0引言
旅游人才是指经过大中专院校全日制教育,系统学习了旅游专 业知识、掌握旅游服务与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操作,既懂电脑、财务,又能熟练应用外语,能在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 事业单位,特别是涉外高级旅游酒店、旅游公司,从事服务及管理工 作的人员。目前,我国的各大旅游院校不断改进旅游人才培养模式,以市场需求和职业能力为坐标设置专业,以培养职业能力为宗旨设 计教学,注重实践和理论并重,建设学生和谐可持续发的职业能力, 力求做到人才培养与企业的人才需求相符合。
但是,旅游业石毅种跨多种学科的行业,有人才的多样化的需 求,而且还要求从业人员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旅游从业人员不仅要求具有广阔的知识面,还要精通外语,由于旅游人员会经常在外, 还要求能够吃苦耐劳。优秀的人才能够为旅行社出谋划策,为旅行 社提出更多的有利于发展的建议。他们能够运用自己的知识,策划最合理的旅游线路,可以在保证旅行社收益的同时降低旅行社成 本。与国内旅游不同,国外的旅游对从业人员就更高,不仅在语言上 有要求,还要求从业人员熟悉当地的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等等,并具备与各国领事馆打交道、在国外迅速处理紧急事务等能力。
作为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辅导员,在督促学生完成教学计 划、锻炼和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的同时,必须锻炼学生能力,同时强化学生的道德观念教育,培养学生信用观念,从德育方面提高学生 的综合素质。
1辅导员要强化学生文化素质教育
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是高等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文 化素质的提高对于促进大学生思想素质、专业素质和身心素质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旅游人才的文化素质更是在今后的就业 和事业发展中占据举足轻重的作用。
1.1辅导员要深入学生群体,加强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工作,努 力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平 对学生进行文化知识的教育是提高 大学生文化素质的基础,文化素质的高低通常就取决于文化知识水平的高低。旅游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通常会参加与旅游相关的职 业,这些职业对文化素质的水平要求较高,因此在校期间学生必须 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水平。在对旅游专业学生进行文化素质的培养时,必要要做到文理兼备,让学生了解到历史,地理,艺术,自 然科学等等各个学科的知识内容。其次在课外,要有针对性的对学 生进行文化素质的培养,通过一些活动的开展,提高学生对多种学科的深刻记忆,使学生不仅能够学好专业知识好能够学好同样重要 的多种学科知识,达到提高学生文化素质水平的目的。第三是通过 “两课”、公共必修课、选修课、副修专业等的教学,使学生对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灿烂文化和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优秀文化成果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和认识,达到学生文化知识结构的相对完整和 层次相对超前 。
1.2开展主题鲜明、丰富多彩的课外文化活动,提高旅游学生的 专业素养 开展有益的课外文化活动也是提高学生文化素质的一种 方法。①以提高文化知识运用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为目的,组织大学生开展导游、酒店等旅游相关课外学术及科技活动,结合专业特点, 以导游大赛、演讲会、辩论赛、社会调查和科技竞赛等形式,这些活 动可以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有效的检验,还能够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②以陶冶性情、提高学生文化层次为目的,组织对提高学生文 化素质有利的专题讲座。有组织、有计划地邀请著名专家学者、优秀 导游员和酒店人力资源培训师在学校举办专题讲座,有利于在学校形成良好的旅游文化氛围,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③以锻 炼综合素质为目的,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最近几年,各大学都比 较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充分利用酒店、旅行社等真实生动、新鲜直 观、针对性强的社会实践平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既可以非常有效 地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对具体问题的探索和研究中得到发展和提高,又可以使学生在学校形成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 得到进~步的锻炼和培养。
2辅导员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能力是和人的具体活动联系在一起的。培养学生的能力,必须 使他们自觉地、积极地、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因此,在能力的培养上,主体内在因素,特别是主体对活动的积极性,具有巨大意义。 一 个人的能力水平永远和他从事活动的积极性相联系的。因此,调 动学生内在积极性,对学生能力培养是十分必要的。辅导员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包括自学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外语表达能力、电脑操作 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心态调整能力等嘲。
2.1从学生实际出发,加强系统的牢固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教 学 学生对科学知识握和能力的发展,两者是互相依存和互相促进 的。但知识是发展能力的基础,无知则无能。规律性的科学知识是人类继续认识新事物,解决新问题的思维工具。所以说,一个人对新事 物一无所知,就根本谈不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要发 展学生的能力,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加强基础理论、基础知识的教学,把旅游学科的基本概念、原则、规律、法则等反映了事物本质 的知识,讲深讲透讲明白。
2.2不断完善教学环节,指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坚 持在教学实践环节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 学生的能力既要在掌 握知识的过程中形成,又必须在应用知识的实践活动中得到训练和发展。因此,在不断完善教学环节的前提下,要有计划的指导学生认 真的从事作业练习、见习、实习和实验等活动,坚持在教学实践环节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借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因为,实践不仅给学生以综合运用知识和 怎样运用知识的机会,而且实践还能培养手脑并用的实际操作能 力。所以说,实践出真知,实践出才干,就是这个道理。
3辅导员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品格
20世纪初,马丁·布贝尔在《品格教育》中明确提出品格教育的主张,并且认为,“名副其实的教育,从本质上就是品格教育”。品格 教育是人的道德素质的核心,是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H。辅导员要着重培养与发展的学生品格有诚信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敬业精 神教育、责任心教育、组织纪律性教育、感恩教育等。
3.1辅导员要体现对学生的尊重和关爱 这是促进学生品格发 展的主要因素,因为在学生的生活中,别人怎样对待他,尤其是那些 重要人物怎样对待他,对他的品格发展影响非常大。学生虽然对自己有主观的看法,但在学校里他和和同伴产生积极的相互作用,可 以使他获得积极的内心体验。要想使学生产生尊重他人的态度,他 们自己首先必须得到他人的尊重:要想促进学生的亲社会行为和积极的价值观,学生首先要得到来自别人的关爱。
3-2辅导员要发挥积极的角色榜样作用俗话说,榜样的力量 是无穷的。学生会将老师的一举一动都去模仿学习,因此,老师必须 做好榜样的作用,在每一个细节上做好。因此,勿以善小而不为,勿 以恶小而为之,确实应该成为教师行为的基本;佳则。为了促进学生在校园里形成良好的社会行为,辅导员还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起道 德上的责任,因为这是有效的品格教育所必须付出的代价。教学不 应该只是一种工作,它应该是一种召唤,在这个意义上说,辅导员的管理和教育工作就是把自己最好的自我表现出来。
3.3辅导员要为学生提供思考、争论与合作的机会 促进学生 品格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使学生学会把握社会和道德问题。 学生们不是生活在真空里,复杂的社会生活给他们带来了很多问题。他们需要时间、机会和勇气来思考这些问题。但是,这种思考不 能只靠一个人的力量,而是通过对问题进行积极的关注和争论,从 而使他们理解人们的各种不同见解和经验的多样性。他们还可以通过合作的方法使问题得到解决。
3.4辅导员要给学生提供社会实践的机会 大量的研究证明, 仅靠劝导和讲述并不能有效地改变学生的品格或行为,必须经常训 练学生学会怎样做出负责任的或令人尊敬的行为。所以,辅导员对学生品格的培养,应该立足个体,放眼社会。让学生更多的参与社会 实践,更多的融入社会,就是给学生提供的展现和改变自己品格的 机会。到旅行社或酒店实习与实践,能够在基础层面培养学生的专业认知能力和社会价值取向,对于学生品格的养成和发展具有重要 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