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城建档案管理模式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城建档案馆为了适应发展,一直十分注重运用现代化技术进行档案管理,致力于将最新的计算机技术运用于档案工作,无论是早期只能对馆藏档案进行目录管理的单机运行档案管理系统,还是对城建档案馆内各项工作和档案资料进行全方位、多层面管理的档案信息管理系统,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档案管理上信息共享、自动化处理以及数字化档案的初步要求,但它仅仅是实现了一些新技术的运用,这些档案管理现代化的模式仍是计算机技术加上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实质是传统档案管理模式运用新技术的改进,是对传统档案管理模式的数字模拟。并没从根本上真正改变管理方式。在这种管理模式中,管理仍是围绕纸质实体档案进行的,对知识的占有、信息的转化、利用与传输都停留在较为落后的基础上,不适应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及社会对其新的需求。主要体现在:
(1)电子文件这一新型载体的产生,给传统管理模式带来了极大的冲击。
二十一世纪,全球范围内掀起了新一轮的信息化浪潮,“数字地球”“数字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信息技术在行政机关办公活动中,在城市规划管理建设过程中广泛应用,出现了新型载体文件——电子文件,整个社会信息流通的基础结构发生了变化。“电子文件的产生,决不仅意味着一种新型载体档案的诞生,而且也标志着人类记录信息、传达信息、存留信息的方式发生了革命。这场革命是纸张产生以来,是近现代档案学理论诞生以来,文书、档案工作领域最剧烈的一次变革,他直接影响到档案工作的运作方式、基本理论乃至思维观念”。
(2)电子政务的加快推行,对传统管理模式提出了挑战。
档案理论也冲破传统的档案学的束缚,摆脱了传统的“档案实体”的狭小的实践范围,进入到信息与信息系统领域。针对传统档案管理的“一元理论”,提出了档案实体管理和档案信息处理并行的“二元理论”,以及将城市建设记录、文件与档案集成化和一体化管理的“集成化理论”,这些崭新的现代档案学理论,为我们实际工作提供了指导方向。
(3)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并存的现状,对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提出了迫切的要求。
城建档案涉及行业众多,其信息技术手段应用水平参差不齐,而“存在了上千年的纸张已经作为一种传统,深深扎根与人类社会”,以其载体的稳定、信息的可靠等优势,不会轻易退出历史舞台。同时电子文件的原始性、完整性、安全性、可读性等一系列棘手的问题还摆在我们面前。因此电子文件不会在一朝一夕替代纸质档案,二者将长期共存。
现实与理论都向我们表明现有的档案管理模式已很难适应新的需求,面对实体档案、电子档案并存,面对社会需求多样化的现状,城建档案馆迫切需要建立一套新的管理模式来面对的重大挑战和发展机遇。从传统的管理模式到档案信息化管理是一场历史性的转变,是城建档案部门发展的必由之路。
2新的管理模式的内涵与功能
新的管理模式要求我们从管理思想、管理方式、管理手段上进行变革,不在是老管理加新技术,而是新管理加新技术。新的管理模式应是一种以档案实体、及其相关信息为管理对象,采用文件、档案、信息一体化集成管理的方法,利用现代高新技术,实现对档案信息的多功能开发、利用,对档案实体达到有效保护的一种管理方式。新的管理模式是一种多元化的并行模式,它既是传统档案馆与数字档案馆的并行,又是档案实体与信息的并行,也是传统档案载体与电子载体的并行。
新的管理模式将采用现代高新技术和数码信息处理技术对城建档案的收集、整理、利用各工作环节进行优化,实现城建档案资源的合理配置,积极营建城建档案资源共享的策略与环境,加快促进城建档案服务机制的创新,为社会提供一种全新的传播、交流城建档案信息的方式与高质量的城建档案信息产品,使城建档案工作更好地为城市的现代化建设服务。新管理模式将通过管理手段自动化,提高工作效率,简化工作程序;通过管理内容数字化,整合档案信息,优化信息源,实现业务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实现对档案信息资源的最大开发利用,实现对档案实体的保护;通过服务网络化,适应市场需求,实现资源共享。
3新的管理模式给城建档案工作带来的变化
3.1观念的转变
新模式下,受到冲击的首先是我们的思想观念。“市场经济社会下,任何行业的发展必须从自身肩负的社会使命出发,通过有效的履行自身的社会职责换取自身发展所需的外部社会环境,与此同时从社会获取自身发展所需的外部动力。”因此只有从思想上正确认识城建档案馆自身的社会使命,确立正确的指导思想,实现观念的转变,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城建档案管理模式。天津城建档案馆密切结合我市城市建设实际,积极探索城建档案管理新路子,提出了城建档案工作要从经济行政手段向依法管理转变,档案实体管理向信息管理转变,档案管理手段由手工向技术型转变,档案服务由单一向综合型服务转变。思想观念的转变,不断推进档案管理和服务工作的开展。
3.2工作内容、目标的转变
新的管理模式下,我们的工作中心从过去单一的建设传统纸质档案馆,转变为建立一个多元化的、适应现代发展需求的数字城建档案馆。建立一个具备数字化档案的管理能力,具备数字化信息的处理能力,具备数字化信息的传输能力的数字城建档案馆成为当前城建档案馆的一项主要工作。2003年“天津数字城建档案馆”项目正式启动,项目对原有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升级,提升了信息查询、数据存储等多项功能,开发了业务办公、行政办公自动化系统,建立了网站。实现了馆藏档案的信息化、文档管理一体化、保管智能化和服务现代化、办公自动化。通过馆藏档案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序高效的开发利用,满足社会各方面的利用需求。目前该项目被列入建设部信息化建设示范项目,我馆被列为天津市数字化档案馆示范单位。
3.3人员需求的变化
传统档案工作以纸张为工作对象,新模式下大量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信息系统开发,对人员素质的需要发生极大改变。尤其是存储介质的不断变化,在同等设备的情况下,其工作效率的高低取决于档案工作者的操作技术,每个环节的技术问题都会影响到工作的进度。综合性人才的需求,特别是计算机人才的需求更加强烈。人才匮乏成为新模式下档案馆面临的一个严峻的问题。
城建档案馆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从对档案馆人员需求的多样性,和变化性出发,培养一只高素质人才队伍。才能从更本上保证新的管理模式的顺利实施。
多元化并行的模式是文件载体转换时期,必经的一个阶段,尽管目前全国数字城建档案馆建设发展迅速,但主要是针对纸质档案的数字化处理,真正接收、管理电子档案还都刚刚起步,在电子文件管理中一些关键性的问题未解决之前,传统的纸质档案管理因其固有的优势不会轻易退出历史舞台,多元化并行的管理模式也将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