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信息:
 法律声明:本站提供的信息不作为签订任何合同的依据,信息产生的后果,由信息提供者负责,本站概不负责,请查验各种相关文件和手续后再交易。
 
 
搜索
【诚聘】 【中介】 【写手】 【汇款】 【协会】 【作家】
 
     位置导航:首页 >> 行管法律 >> 合法性视角看邓小平对意识形态建设的理论贡献
合法性视角看邓小平对意识形态建设的理论贡献

更新时间:2021/6/22      浏览:50

政治学范畴的合法性(Legitimacy)“是指政治系统使人们产生和坚持现存政治制度是社会的最适宜制度之信仰的能力。”“任何一种政治系统,如果它不抓住合法性,那么,它就不可能永久地保持住群众(对它所持有的)忠诚心,也就无法永久地保持住它的成员们紧紧地跟随它前进。”因此,如何维护和加强合法性,是任何一个政权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更是执政党需要面对的问题。“文革”结束后,如何维护和加强党的执政合法性建设,成为一个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根本性问题。邓小平以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胆识和气魄,通过对传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批判反思,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科学性、灵活性和合理性,极大地推进了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建设的新发展,也为当前加强和改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

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破除意识形态的虚假性

意识形态能够对人民群众具有吸引力,对政治经济发挥能动作用,原因之一有赖于它的科学性。科学的意识形态的基本特征是建立在科学的理论知识基础之上,反映科学发展的成果,总结发展的实践经验,科学地揭示社会发展的规律,有说服力地回答重大的社会现实问题。虚假的意识形态的基本特征是虚假地而非真实地反映社会历史和现实,这种意识形态即便依赖强制和行政命令达到所谓“舆论一律”的状态,也并不会真正深入人心,即使表面上得到人们的认同,最终引发意识形态与执政合法性危机,苏联共产党的失败即是明证。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广泛宣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清理和批判封建主义、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思想,以此加强党执政的意识形态合法性。但由于一直受到苏共意识形态的影响,再加上1957年之后党内“左”倾思潮的影响,党的意识形态呈现出两种倾向:一是教条化地对待马克思主义,试图将马克思主义所设想的建立在发达资本主义基础上的共产主义很快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付诸实现,不切实际地追求公有化的程度和所有制的纯度,而忽视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二是庸俗化地对待毛泽东思想,特别是在毛泽东去世之后,更是提出“两个凡是”的主张,不但严重扭曲了毛泽东思想,而且极大地禁锢着人们的思想,阻碍着中国向新的阶段转变。如此,“文革”及其以后的一段时间,作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不但不能给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提供很好的诠释,相反,由于其脱离社会实际、僵化教条,反而破坏了政治体系的合法性基础。

面对意识形态领域的混乱局面,邓小平首先针对“两个凡是”的错误主张,尖锐地指出:“‘两个凡是’不行。”“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不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其貌似对毛泽东思想的拥护和坚持,实际上是对毛泽东思想的庸俗化和扭曲。其次,为了冲破禁锢,打开局面,邓小平旗帜鲜明地提出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领导和支持了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再次,他号召“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理论才能顺利地发展。”在廓清种种虚幻的意识形态迷雾的基础上,为了防止再次形成虚假意识形态的可能,邓小平一再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来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人们根据它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不断结合变化着的实际,探索解决新问题的答案,从而也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本身。”

意识形态领域的拨乱反正,有效地防止了“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由于思想混乱造成的党的执政资源流失的问题,统一了人们的思想,极大地维护了全党、全国人民的团结,保持和巩固社会主义政治局面的稳定。邓小平通过对传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批判反思,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不仅恢复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本性,而且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指导下,他还正确扭转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逻辑主题,从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指明了发展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被教条化理解的教训表明,社会主义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忽视中国具体国情而僵化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照抄照搬别国模式,只能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意识形态失去其应有的科学基础,而最终沦落为“虚假”的思想体系。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坚持意识形态的灵活性

“大凡成功的意识形态必须是灵活的,以便得到新的集体的忠诚和拥护,或者作为外在条件变化的结果而得到旧的团体的忠诚和拥护”。因此,意识形态领域的拨乱反正和纠偏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意识形态必须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地进行创新。对于改革开放这样新的探索、新的实践,简单地沿用过去的理论,尤其是教条化的理论已经无法解释清楚。如果不能从理论上做出清楚的解释,尤其在重大问题上不能做出清楚的解释,势必引起党内外思想上的疑虑与混乱。这是对党的一场严峻的考验,其中的关键在于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核心和灵魂的马克思主义能否随着新的实践获得新的发展。在拨乱反正的基础上,邓小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做出了科学合理的阐释,显示了高超的政治智慧和巨大的理论勇气,进一步拓展了党执政的合法性基础。

由于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缺乏正确的估计和认识,八大之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曾出现了盲目追求“纯粹的”社会主义的“左”的思想倾向,甚至提出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的口号,使社会主义的发展遭受了严重的挫折。邓小平在总结这一阶段的历史教训时指出:“总的说来,就是对外封闭,对内以阶级斗争为纲,忽视发展生产力,制定的政策超越了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我们的基本经验就是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国情出发,“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定规划。”所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相当长的历史时期的基本国情。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合法性的理论基点,对于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它弄清楚了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真实内涵,改变过去对它们的教条化理解,科学地揭示了我国社会主义“不合格”的历史缘由。我国社会主义是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而来的,没有经历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阶段,而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所设想的社会主义是由发达资本主义发展而来的生产力高度发达的理想的成熟的社会主义。现实社会主义与理想社会主义存在着时空差。其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设定了)一个前提,这样就为党做什么(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等)或不做什么(如不能实施西方的三权分立制度等)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依据。再次,它还提高了民众的容忍程度。如果党在某方面一时还达不到相关的要求,初级阶段观念可以起到释缓作用。对此,邓小平向人们解释道:“我们搞社会主义才几十年,还处在初级阶段。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

此外,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观念还促使党实事求是地根据这个国情来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提高党执政的绩效。显然,如果我们不是面对客观现实,而是一味从书本出发,从脱离客观的教条出发,那么我们党将会在这场社会变革中丧失自己的生命力和战斗力,丧失自己的合法性基础。

三、社会主义本质论——发展意识形态的合理性

意识形态是一种群体对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它不是一种主观的猜测或假设,它的合理性首先必须有效、合理地解释世界;同时,它所指导的实践必须是合理地改造世界。只有这样,群体成员才会认为这种意识形态是合理的,才能自觉地接受和认同,从而意识形态的合法化功能才能得以有效地发挥。中国人民是在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憧憬中接受中国共产党及其指导思想社会主义的。就理论而言,社会主义是比资本主义更优越的社会形态,但在现实生活中,社会主义社会却长期没有摆脱贫穷状态。如何认识这种反差?这必须从理论上做出说明。否则,社会主义就会失去其吸引力。“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以其最革命的意识形态,以实现民族独立和主权完整,推动中国民生进步和民主发展为首要目标,承诺领导中国走向共产主义社会。意识形态的“标新立异”令在苦海中挣扎的中国民众耳目一新,中国共产党也由此获得了民众特别是中下阶层民众的支持,其合法性逐步得到举国上下的认同。这种合法性一直伴随到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执政。革命胜利后,随着环境和任务的变化,中国共产党在兑现最初政治承诺、满足中国民众对民族独立要求的基础上,必须再次通过开发、配置新的资源,为自己执政获得更多的合法性解释,那就是实现将全体中国人民带入社会主义社会的美好目标。建国后,党大力进行思想文化的整合,对社会主义的美好作了肯定性的描述。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在领导拨乱反正的过程中,针对“宁要贫穷的社会主义”的谬论,邓小平就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在本质上说不是贫穷的;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根本表现,就是能够允许社会生产力以旧社会所没有的速度迅速发展,使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能够逐步得到满足。在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邓小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进行长期的思考,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做出了正确的回答,进而对社会主义本质做了新概括,即“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这个新概括是对传统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大发展,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属性,发展了现实社会主义的合理性。首先,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本质论否定了贫穷社会主义观,合理解释了我国社会主义优越性未能很好体现的原因。我们过去出现的一些失误,就在于我们过去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是完全清楚的,没有搞清楚社会主义本质,混淆了体制、制度和本质之间的区别,固守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以及与之适应的政治文化体制,结果阻碍了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没能很好地体现社会主义本质和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其次,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本质论突破了长期以来把计划经济作为社会主义本质特征之一的传统观念,指明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发展方向,规定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明确了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有效增强了社会主义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代写部QQ:180981293

   发表部QQ:364835300

    24H 手机:13179739757

     网站地址:www.xzfbw.com

最新添加
热门点击
 
 
友情
链接
24小时代写
中文代写网
11代写网
新浪博客
文字秘书
论文发表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资讯
龙源期刊网
博客网
职称论文
公文代写
总结报告
软文策划
论文发表
西部医学网
土木工程网
法律咨询
中国会计视野
毕业论文
论文代写代发
期刊发表
演讲稿
中国校长
中国考研网
中国教育网
中国经济网
价值中国
逐浪小说网
职称在线
阿里巴巴
支付宝
财付通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农业银行
21世纪文学
潇湘学院
友情
链接
Copyright © 2008-2020 中国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光明委64号信箱 邮编210000 版权归 中国写作发表网 www.xzfbw.com
Tel:24小时手机短信: 本站代写范围:代写各类各类文章,免费修改,满意为止。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光明委64号信箱 邮编210000(不会电脑可写信)  E-mail:@qq.com;@qq.com QQ:代写QQ1:;代发QQ2:;广告QQ3:
本站版权与免责相关说明: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经营许可证编号: 黑09026570号。免责声明:本站有部分内容来自网络并非本站原创,如需删除请与本站联系。
法律声明:本站提供的信息不作为签订任何合同的依据,信息产生的后果,由信息提供者负责,本站概不负责,请查验各种相关文件和手续后再交易。
咨询
咨询
咨询
咨询
咨询
13179739757
咨询
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