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以来,全市各级农业部门积极应对频发灾害性天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和省、市农业农村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中心,引导农业结构调整,狠抓农业新技术推广,突出特色抓产业,加快重建强基础,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大力实施各类农业项目,加大农民培训和劳务输转,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农业经济运行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一、基本态势
(一)种植业生产形势良好
——夏收农作物总面积扩增,总产量略减。夏收农作物总面积174.73万亩,同比增加0.74万亩,增长0.43%;预计总产量36.86万吨(统计部门数:36.45万吨),同比减产0.02万吨,减幅0.05%。其中:冬小麦总产量32.91万吨,同比减产0.89万吨,减幅2.7%。
——蔬菜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全市蔬菜种植面积达40万亩,其中:新建塑钢大棚7308座、0.26万亩。蔬菜总产量达4.8亿吨,总产值达6.6亿元。同比,蔬菜总产量增长7.8%,总产值增长7.3%。1-4月蔬菜价格保持高价位运行,市场售价4.6-5元/公斤,5月上旬价格开始回落,到6月27日平均售价3.2元/公斤,下跌33.3%。
——12万亩冬播洋芋喜获丰收。武都区、文县、康县12万亩冬播洋芋喜获丰收,从5月初开始陆续上市,产地收购价2-3元/公斤,市场零售价3-4元/公斤,预计总产量达1.8亿公斤,总产值达3.8亿元。冬播洋芋作为农业部门一项主推新技术,给“两江一水”流域种植区农民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二)畜牧业生产形势喜忧参半
本文来自中国写作发表网114 http://www.xzfbw.com,转载请保留此标记。 ——草食畜稳步发展,价格有涨有落。全市牛存栏40.45万头、出栏7.93万头,羊存栏35.22万只、出栏11.78万只。同比,牛存栏降1.76%、出栏增2.32%,羊存栏增1.47%、出栏增5.37%。1-6月份,全市规模养殖场育肥牛、羊出栏价27-28元/公斤,市场肉价31-32元。同比,牛出栏价涨3.7%、羊出栏价跌6.6%,牛肉价涨5.1%、羊肉价跌4.2%。
——生猪生产举步维艰,价格持续低迷。生猪存栏103.4万头、出栏53.62万头,其中能繁母猪存栏9.31万头,占生猪存栏量的9.0%。同比,生猪存栏增6.91%、出栏增5.69%,能繁母猪存栏降2.57%。监测结果显示,1月21日全市仔猪价格20元/公斤、活猪13元/公斤、猪肉20元/公斤,1月28日开始下滑没再回头,到6月27日生猪出栏价仅8.45元/公斤、仔猪10.5元/公斤、猪肉13.5-14元/公斤,分别下跌35%、47.5%和31.3%,猪粮比价降到4.3:1。
——禽蛋生产平稳,价格微幅徘徊。全市鸡存栏407.16万只,鸡出栏179.69万只,鲜蛋产量1.08万吨。同比,鸡存栏增1.46%、出栏增4.96%,鲜蛋产量增2.54%。1-6月活鸡市场价14.5-17元/公斤,鸡蛋8.8-9元/公斤。同比,活鸡微跌1.3%,鸡蛋下跌8.5%。预计7-8月份活鸡价格可能延续小幅徘徊态势,而鸡蛋价格将会温和上涨。
(三)水产养殖面积稳步扩增。新发展水产养殖面积3.45万亩,网箱养殖9.88万立方米,引进自育水产种苗483.2万尾,水产品总产量461.8吨。鲤鱼、鲢鱼、草鱼市场平均售价15-16元/公斤,金樽鱼、虹鳟鱼35-45元/公斤。同比,新增水产面积561亩、增长1.7%,网箱养殖0.9万立方米、增长10%。市场水产品供应饱和,鲜鱼价跌11.4%,金樽鱼、虹鳟鱼跌33.3%。
二、运行特点
(一)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共谋“三农”发展。中央、省上农业农村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之后,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两会”精神,2月3-4日召开全市农村经济工作会议和农业工作会议,全面深入分析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长短期制约因素,按照“保供给、惠民生、促统筹、增后劲”的总体思路,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旱作农业和循环农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现代农业的重要途径,深入实施“六大行动”,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毫不松懈地抓好“三农”工作。先后召开旱作农业、沼气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特色产业开发、农民培训等专题会议,对重点工作逐项做出具体安排。
(二)抢抓机遇,依托项目,发展特色农业。市、县区抢抓机遇,悉心研究项目投资导向,开展农业项目论证,已储备农业项目167个、总投资79.96亿元;上报农业项目59个,总资金12.43亿元;实施农业项目221个,总投资8.49亿元,其中中央投资5.38亿元,累计完成投资2.89亿元,占总投资的34%。其中:500万元以上农业重点项目12个,总投资3.24亿元,已累计完成投资1.77亿元,占总投资的55%;灾后重建农业项目161个,总投资4.98亿元,累计完成投资1.76亿元,占总投资的35.3%。
(三)认真落实惠农政策,增加农民经济收入。一是中央和省上安排我市第一批农机购置补贴专项资金2950万元,已落实国补资金2689.18万元,完成分配资金的94.03%;落实省补资金25.812万元,完成分配资金的28.68%,带动农户自筹资金 本文来自中国写作发表网114 http://www.xzfbw.com,转载请保留此标记。 3051.465万元,落实各种补贴农机具1.16万台(套)。二是已拨付的农作物良种补贴资金2513.98万元,其中:小麦1494.89万元、玉米978.44万元、水稻40.65万元。目前各县(区)正抓紧制订实施方案,核实种植面积、种类及涉及农户人口,力争近期如数到户到册。
三、存在的问题
(一)气象灾害天气频发,农业生产受损严重。从11月29日至3月1日白龙江流域川坝河谷和半山干旱区93天未出现有效降水,全市农作物受旱面积123.94万亩,其中成灾面积38.01万亩,绝收面积1.08万亩;4月11日至14日,强冷空气大幅降温伴随雨雪天气,农作物遭受大范围低温冻害,全市农作物受灾110.4万亩,经济损失达4172万元;月日宕昌县个乡镇遭受冰雹灾害,造成32个村、4217户、1.95万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2.25万亩,绝收2025亩,8621人口粮短缺。持久干旱、强降温、冻害、冰雹等灾害性天气频发,给农牧业生产带来严重危害,农民生产经营性收入损失惨重。
(二)生猪生产持续低迷,养殖场户全面亏损。进入1月份猪肉价格一直处于缓慢而持续的下跌走势没再回头,春节效应也没有对生猪市场产生有效的刺激作用。生猪出场价由1月28日的13元/公斤跌至6月28日的8.45元/公斤,连续24周已跌去35%;饲料价格普涨(玉米涨19.1%、豆粕涨3.65%、育肥猪预混料涨40%)。加之1-4月份气温起伏多变,生猪疫情多发,防疫难度增加,养殖成本不断上升,绝大部分规模养殖场户出现严重亏损,适时淘汰产能过剩的母猪,补栏积极性明显下降,个别养殖户已清栏出局。6-7月正是猪肉消费淡季,预计生猪价格可能会持续低迷。
(三)农产品质检体系尚未健全,检测工作层次低。现有的市、县(区)农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中心,只有几台简单的速测仪,装备水平低,技术力量薄弱,检测水平只停留农药残留检测和畜产品感官检查上,还不具备对饲料及添加剂、畜禽及水产品违禁药物、农产品有毒有害物质的测定能力,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技术保障不够,难以实现农产品优质优价,增加农民经济收入。
四、对策建议
(一)健全气象灾害应急防范机制,增加防灾减灾资金。2010年全球气侯变幻莫测,灾害性天气多地频发,而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90%以上发生在农村,农牧业生产受损尤为突出。这急需健全农村气象灾害应急防范组织保障体系,及时传递灾害天气预报预警信息,做好对农村气象灾害防灾避灾知识的宣传,增强农村群众防灾避灾意识,最大限度减少经济损失。同时,建议省发改、财政、农牧等主管部门加大对农牧业生产设施建设项目的投资力度,提高抵御灾害性天气的能力;增加农牧业生产救灾资金总量,扩大政策惠及覆盖面,提高灾区农民生产自救能力。、
(二)提高能繁母猪补助标准,加强市场监测预警分析。当前生猪市场行情持续低迷,广大养殖场户不仅要及时调整存栏生猪种群结构,淘汰低产母猪,适时出栏大体重育肥猪,压缩和控制育肥猪数量,选留或更新优质高产母猪,以备市场复苏时能尽快投入生产。同时,建议国家提高能繁母猪补助标准(100元/头·),重点对饲养10-20头母猪或存栏100头以上的养猪户实行补助政策,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各级农牧部门要加强对生猪供应形势、价格变化的监测预警分析,多渠道发布市场信息,引导养殖场户正确判断市场走势,科学决策,尽可能减少盲目扩大或压缩生猪养殖规模带来的经济损失。
(三)完善农产品质检体系,提高检测检验水平。一是整合现有农产品检验检测技术力量,完善市、县(区)两级农产品质检体系,打造一个层级清晰、分工协作的农产品质量检测检验网络,强化对农业经济发展的技术支撑;二是国家和省上要继续加大项目扶持力度,增加资金和仪器设备投入,改善检验检测手段,提高检测检验水平,精心为城乡居民编就放心的“食品安全网”,确保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实现优质优价,增加农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