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的生猪产业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生猪价格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左右日益明显起来,围绕生猪产业,国务院高度重视,一些利好的政策陆续出台,为生猪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生猪产业也得到了空前发展。面对如此发展机遇,我县的生猪产业要想一直保持饲养量全省优势地位,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就要加快如何优化生猪产业结构、抓生猪品种改良、提高养猪现代化水平、提高综合生产能力,保证市场供给上下功夫。
下面就如何作好全县生猪品种改良工作,实现全面开展猪人工授精工作达到100%的目标,提几点工作思路供领导和同志们参考。
一、领导要重视,引导需要政策:
首先,人工授精技术是一项成熟的技术,为什么没有全面推广开,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各级政府领导的重视与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不够是主要原因。目前关键技术已经突破,国家提倡生猪产业开展猪人工授精工作,提高良种利用率是切实可行的。但是,由于以前部分开展猪人工授精的站、点设备简单落后,质量不稳定,配种效果不稳定,导致了部分养殖户不信任猪人工授精技术。目前急需的是需要好的政策加以引导,加强猪人工授精宣传工作,提高广大农民认识。把猪人工授精开展情况纳入畜牧工作考核体系。这是一项社会效益巨大、产业升级明显、农民收入增加的公益性大工程。其次,政府要出台鼓励和支持开展猪人工授精活动有关政策,国家已经在稳定发展生猪产业文件中,提出了对开展猪人工授精活动的良种猪精液实施良种补贴政策,地方政府在发展乡域生猪产业上应规划远、近期本地区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制定长效支持机制,每年都安排畜牧项目推广资金,用于新品种引进、新技术推广。重点鼓励新建的猪人工授精站、点标准化建设,或改造现有生猪本交配种站点为人工授精站,加大多层次猪人工输精员技术培训力度,补贴精液质量检测设备的购置,引进优良种猪以及对开展猪人工授精的优良种猪进行良种精液补贴等活动。
二、进一步优化推广模式,建设高质量输精员队伍:
我县猪人工授精推广工作从上世纪70年开始引、进推广这项技术,已经几起几落,没有很好地开展、坚持下去,这里面有很多主客观原因。为更好地在我县开展好目前所推广的DLY猪人工授精技术,我们必须坚持尊重市场的原则,把养猪户生产需要作为第一位指导思想,坚持市场化运做模式,让猪人工授精站有旺盛的生命力,必须坚持不懈做长期推广工作。鼓励那些有经济实力、热爱猪人工授精事业的人从事区域性标准化人工授精站建设工作,引导他们做典型、搞示范,鼓励他们搞本地区的猪人工授精点分散连锁经营。同时,我们职能部门要指导猪人工授精站建设的科学布局,优化推广模式,培训输精员队伍,加强管理和规范,使猪人工授精工作有序开展。
1、在科学布局上,要按照区域生猪生产密集情况,母猪存栏多少,分方位设立区域性标准化人工授精站,每个站饲养优良种公猪存栏不低于10头,由此延伸人工授精网点,并以标准化站点作为当地猪人工授精技术培训中心,培养合格人工输精员和农民,扩大猪人工授精技术影响力和增强技术的可操作性。
2、在优化推广模式上,要不拘泥形式,大张旗鼓宣地传猪人工授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让全社会养猪户都认可这项技术。要积极提倡实行人工授精技术模式,这样可以提高优秀种猪利用强度和种猪生产水平;同时鼓励种猪场在自有公猪保障自用的情况下,向社会提供精液,这样就可以提高他们种公猪利用率,减少饲养成本;鼓励优秀猪人工授精技术人员独立建猪人工授精站点,或把现有猪本交配种改成人工授精,直接面向养猪户开展猪人工授精活动。
3、造就一支高水平输精员队伍,完善推广体系。培训和管理人工授精员是做好猪人工授精推广工作的重要环节,畜牧技术推广体系在其中要发挥积极作用,不能把培训作为一种简单的形式、走过场,要以针对性和实用性强为指导思想。在培训内容上重点解决良种精液标准化生产以及母猪发情的鉴定和输精技术工作,要求受培训人员必须正确熟练掌握。在培训中要既有理论,更要有现场实际,用手把手,点对点方式,积极耐心的指导各站生产技术指导员农民学会和掌握这项技术。
三、规范、科学的管理,以求技术支撑,标本兼治:
目前,由于国家对猪人工授精工作还没有完整、科学的国家技术规范,也没有出台统一标准,为做好猪人工授精技术推广工作,我们要借鉴此项工作开展好的地方经验,结合我县生猪生产实际,出台猪人工授精技术相关参照标准和技术规程是十分必要的,从而规范猪人工授精行为。为此,县生产技术推广站、乡镇畜牧兽医站在其中要担起生猪品种改良生力军的作用,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养猪从业者,积极开展猪人工授精活动,提高对良种、良法、良舍、良管的重要性认识,从建设标准化猪人工授精站入手,我们要制定、完善《猪人工授精技术规程》、《猪人工授精站建设标准》、《猪人工授精操作人员资质》、《开展猪人工授精的公猪引种标准》等技术规范,统一收费标准,进而推动我县生猪品种改良工作高质量发展。
1、把住种猪引进关。俗话说,“母猪好好一窝,公猪好好一坡。”在品种改良上,特别要注意父本选择,建立科学合理的生猪良种繁育体系是重点,同时还要兼顾生活力强、繁殖力高、易饲养猪为母本体系的建立工作,这两个方面在生猪品种改良过程中是必须统筹考虑的问题。一是调购国家级种猪场或有《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省级种猪场提供的一级以上种公猪。二是最好经过遗传评估的,成绩优秀的登记公猪,或者其父本是登记公猪,这样才能确保其遗传品质。三是经过疫病检测合格健康的公猪,要确保没有蓝耳病、伪狂犬病、布病、猪瘟、口蹄疫、圆环病毒病等传染病。四是种公猪质量必须符合本品种特征,体形要好,具有明显改良效果。
2、注意加强公猪营养保健,提高使用寿命。公猪引进后,种公猪身体状况直接影响着良种精液的质量,加强种猪保健,提高种猪利用率,减少淘汰几率是人工授精站必须过的一关。采精的公猪是特殊公猪,是具有优良基因的种猪,特殊公猪自然需要特殊关照,尤其是保健营养,要科学讲究,注意维生素和矿物质摄取的需要,在饲养过程中要选择国内有知名度的饲料企业生产的种猪专用饲料;在公猪生活环境上,饲养员要密切注意的是给猪经常刷试身体以及温度对精液产生的明显影响,保证公猪房间温度冬天不低于15度,夏天不高于28度。至于公猪的防疫更需要严格,如果条件允许,每季度应对每个公猪采血疫病检查,至少每年对开展人工授精公猪进行一次采血疫病检查,每天进行精液检查,保证精液质量安全,及时淘汰疫病阳性的公猪。
3、标准化精液生产是未来我县猪人工授精工作开展的重要内容。我们要在猪人工授精站首先实现标准化精液生产,再逐次推广到各个人工授点。从而保证猪人工授精技术推广效果和全社会的认可度,精液的质量是保证母猪高授胎率和母猪高产仔数的基本要素,母猪生产效益的好坏又是考核生猪生产科学管理水平最重要的标志,我们要保证这两个指标在生产中能很好的体现,就必须实行精液生产标准化。县局要加强对享受国家生猪产业政策的猪人工授精站标准化管理,要求他们从采精、稀释、分装过程,尤其是精液密度,活率检查,稀释比例配比,稀释液配制、系统检测环节必须按照操作规程,一律要标准化。只有这样才能切实保障精液质量安全和稳定。另外,在标准化生产的同时,还要注意种公猪精液的运输问题,特别是运输过程的温度控制。合格精液须用保温箱及时送到输精现场,最后是输精技术问题,输精员要进行正确的发情鉴定和输精操作。
4、强化规范,科学管理。这是开展猪人工授精不可或缺的环节。主要是对猪人工授精站检测室,人工授精站建站标准,精液生产标准化,对从事猪人工授精工作人员资质以及档案管理,对于标准化人工授精站和有政策支持的猪人工授精站,要建立猪人工授精站考核制度,重点考核内容包括:人工授精覆盖面、情期授胎率、产仔数、母猪返情、输精户登记、公猪的养殖档案等项目。
四、依法治牧,净化种源,安全生产:
要做好推广猪人工授精工作,必须要有一个有秩序的良好的繁育环境,这是开展好猪人工授精工作的前提,是我们畜牧执法部门工作职责,是必要的组织和法律保证。目前,从事猪配种的站点(尤其是农户本交配种)存在着各种问题,急待整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有关种畜禽质量安全的规定,清理整顿猪配种市场是大有必要的,也是可行的。按照《四川省种畜禽生产经营管理办法》要求,对猪人工授精站点设立,首先实行许可证准入制,实行标准化管理。其次,重点把住公猪引入关,净化种源。
1、建议县局制定我县猪人工授精站种猪疫病净化方案,下大力气坚决、彻底铲除农户自养劣种公猪本交现状,这是开展好人工授精工作基础,也是最关键的一环。
2、应该常年坚持对种公猪开展疫病检测和良种登记活动。从而能从根本上解决劣质和疫病种猪从事配种行为,避免造成疫病传播,减轻疫病防疫压力,保证我县生猪良种繁育体系的建设。
3、引进种猪必须持有《种畜禽合格证》、《引种证明》、《种猪系谱》、《种猪检疫证明》各种证件齐全,从源头控制劣质和疫病种猪进入我县,严禁从省外疫区引进种猪和猪苗。
4、加强对输精员队伍管理,规范他们的行为。这些人必须经过培训考试,持证上岗,有效避免不合格的输精员胡乱从事这种工作,给改良工作带来副面影响,让老百姓误会人工授精工作的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