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下,在市农业局和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农业局领导班子带领全局干部职工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的总体要求,始终把确保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作为中心目标,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主攻方向,把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关键环节,把完善和落实强农惠农政策体系作为重要保障,把深化农村改革和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作为根本动力,通过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狠抓六个落实(即抓政策落实、抓面积落实、抓基地落实、抓技术落实、抓示范落实、抓保障落实),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效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一、狠抓粮食生产,粮食总产再登高
完成粮食种植面积206.32万亩,粮食总产84.3万吨,比去年増产0.99万吨,増1.09%,于2021年11月获得四川省产粮大县称号。主要措施如下;
一是完善了仓山、广福、辑庆、兴隆、南山、通济、双龙等乡镇的五大粮油作物7个万亩高产示范片建设,其中:小麦、玉米各2个,水稻、油菜、马铃薯各1个。
二是在全县大力推广先进适用新技术。主推技术包括农作物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小春旱地规范化改制、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玉米覆盖增密高产栽培技术、脱毒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水稻节水栽培技术、秸秆还田与秸秆综合利用技术。
二、及时整改,打造农业产业基地强县
围绕创建全省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基地强县目标,找差距、添措施,着力建设石泉、集凤、合兴中心示范乡镇,建立“XX丹参”“XX白芍”等道地药材规范化种植示范片3100亩;扶持业主引进金银花标准化种植200亩。全年中药材总收入2.26亿元,加工产值5亿元。
三、全面完成“民生工程”相关项目
1、沼气池建设。全县新建户用沼气池23700口,完成大中型养殖场沼气建设项目4个,建农村沼气村级服务网点17个。
2、农民工培训。全县举办农村实用新技术培训班1325班次,培训45万人次,发放技术资料50.6万份,结合培训推广新技术26项;组织培训新型农民工2450人。
3、改田改土。新增农资综合补贴田间工程项目安排在黄鹿镇和青市乡两个乡镇9个村实施,分为黄鹿和青市两个片区,黄鹿镇(片)涉及宝塘村、利兴村、铜音村、景观村、群力村和梨三村共6个村,青市乡(片)涉及粮丰村、长安村和长龙村共3个村。规划建设标准农田1万亩,其中黄鹿镇(片)0.6万亩,青市乡(片)0.4万亩,计划修建田间排灌渠41964米,田间作业道4678米;计划田(土)形调整0.45万亩,其中培肥地力1.34万亩次。
四、狠抓重点工作,全面完成任务
(一)农业灾后重建工作扎实,管理规范
1、强化工作措施
一是加强领导,落实力量。为全力抓好农业生产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县农业局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各分管局长和局党组纪检组长任副组长的灾后重建工作领导小组、工程质量监督管理领导小组和工程质量验收领导小组,抽调4人到重建办公室专职从事灾后重建项目管理工作。同时,8个业主单位还安排25人分标段负责重建工程质量管理。
二是明确责任,逗硬奖惩。为加快工程进度、保证工程质量,县农业局对领导小组成员、重建办和业主单位采取了目标责任管理,将整个重建工作考核结果纳入年终目标考核,直接与津贴和绩效工资挂钩。
三是强化管理,注重质量。在重建项目质量监督管理中,除由业主单位派专人配合工程监理公司加强监督管理外,还要求村社干部和农户都要参与到工程质量监督中,共同确保工程质量。
2、严格执行项目管理规定
一是严格立项管理。我局项目由各相关业务站股实施,投资计划由县上统筹安排下达,不存在违规审批、擅自调整投资计划、未批先建、决策失误造成重大损失等问题。
二是严格执行设计、监理管理规定。由XX市九一勘测设计公司进行规划、设计和编制预算报告,通过XX县财政评审中心进行评审,规划许可及程序合法合规。在工程建设实施时,我局根据规定聘请专业农田水利监理公司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理;对房屋基建项目由具有资质的监理公司进行监理。
(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任务完成较好
共投入资金7.5万元,着力推行农田清洁生产技术规程,推动循环农业发展,努力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重点抓了测土配方施肥、秸秆综合利用、“一池三改”、农药科学使用和高毒农药的限用禁用、病虫害综防与绿色防控、废弃塑料的回收利用和公共区域卫生整治等工作。
除认真抓好兴隆镇新湾村和五里坝村的示范工作外,还在南山镇新拱桥村、通济镇通济村抓示范样板。同时在黄鹿镇、青市乡开展大面积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在通济镇通济村和南山新拱桥村分别新建沼气池100口、160口,同时抓好“三改”示范工作。
(三)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
一是狠抓宣传教育,营造农资打假良好氛围。共出动宣传人员33人次,举办现场咨询活动5场次,接待咨询群众650余人次,发放各种资料1.6万份,组织展销优质农资0.63万公斤。受理各类投诉举报26起,处理回访案件3件。通过广泛宣传,使农资生产经营者守法的意识进一步增强,广大农民识假辨假及自我维权的能力得以提高,营造了全社会关心和支持农资打假工作的良好氛围。
二是强化源头管理,严格农资产品备案审查制度。对县境内27家种子经营代理商提交备案的137个水稻品种、200个玉米品种、103个油菜品种的审定情况、适宜区域、包装标识等进行了严格审查,责令3个水稻品种、38个玉米品种和5个油菜品种退出,对符合规定的134个水稻品种、162个玉米品种和98个油菜品种以《XX农业》简报形式印发到全县各个种子经营门市张贴;根据《农药标签与说明书管理办法》新规定,审查农药品种413个,责令11个标签不合格产品不得在XX销售;按照肥料标识内容和要求,审查登记肥料产品21个,责令3个擅自修改标签内容的产品限期整改。通过监管关口前移,严格执行退出制度,从源头上杜绝了各类违法违规农资产品进入流通领域。
三是强化质量监测,确保农民用上合格农资产品。按照“经营有记录,流向可查询、质量能追溯、责任易追究”的原则,我局联合工商局出台了《关于印发XX县种子留样备查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推行种子“留样”管理制度,创建了商品种子质量管理新模式。共出动执法人员514人次,执法车辆103台次,检查农资生产企业38家次,检查农资经营门店1408个次,检查发现违法违规案件10起,其中一般程序处罚5起,简易程序处罚5起,所涉案件无一提起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通过加大执法力度,有力地净化了我县农资市场。
四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保障群众消费安全。为做好“从田间到市场”的全程监管,按照省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的要求,按种植业、三品、农资打假、农药市场监管分类分别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切实抓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生产过程监控。共检查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21个次,检查蔬菜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等33个次,未在蔬菜(食用菌)、瓜果、中药材生产基地发现违法使用甲胺磷、水胺硫磷等国家和省禁限用农药,在超市也未发现伪造、冒用、超范围使用“三品”标志等违法行为。
(四)土地承包管理三项试点成效明显
继续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的后续工作。严禁违法调整和收回农民的承包地,严禁违背农民意愿强迫农民流转土地和侵占农民土地流转收益。继续做好土地承包管理基础工作,完善农村土地承包信息化管理系统,进一步规范土地承包档案管理。同时,在不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改变土地用途、不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的前提下,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扩大土地小集中试点范围。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解仲裁法》,力求通过建立健全县乡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工作机制和相关制度,充分发挥调解的基础作用,尽量把纠纷解决在当地,把矛盾化解在基层。目前,县乡仲裁机构正在筹备中。
(五)积极参与西博会筹办
组织工作扎实,展品征集数量多、种类齐全,共征集样品40件,并及时送展。
五、积极完成各对口部门交办的各项任务
认真组织实施市农业局办公会议定事项和市局各科站交办的事项,及时办理上级领导和部门的批示件,各项目标任务完成好,工作有亮点,各部门工作得到了市局各科站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