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背景
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既关系到对学生在大学四年期间专业课程学习的支撑,也涉及到他们踏上工作岗位以后其计算机应用能力能否适应岗位实际需求。所以其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受到高度重视。但是,大学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也面临着严重的挑战,事实上也确实存在很多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问题。例如:
(1)很多大学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过多地带有个别厂商产品推广和用户培养的属性,引发一些学者、政府相关部门、部分用人单位等的议论和批评;
(2)高中阶段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紧紧地追赶大学这部分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重复现象客观存在;
(3)一些其他专业老师抱怨该门课程的开设,认为完全可以通过自学来实现教学目标,没有必要设置专门课程,尤其是“大学计算机基础”;
2调查方案
2.1样本分类
样本分类的原则是以大学学院(系)为主要类别,兼顾社会企事业的岗位类别。此次调查将样本分为八个类别:
①金融、保险、证券、投资(对应经贸学院,兼顾财政经济类企事业)
②城建、房产、建材、装潢(对应建工学院,兼顾建筑房地产行业岗位)
③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公检法(对应政管学院和法学院,兼顾政府公务员岗位)
④通信、邮政、计算机、网络(对应计算机学院,信息学院,兼顾it企业岗位)
⑤石油化工、橡胶塑料、制药、环境(对应化材学院、生环学院和药学院,兼顾化工类企业岗位)
⑥电子电器、仪器仪表、机械制造(对应机电学院,兼顾制造业岗位)
⑦新闻、出版、科研、教育(对应人文学院、教科学院、外语学院和理学院,兼顾文教卫岗位)
⑧艺术设计、环境设计(对应艺术学院,兼顾各类艺术设计行业岗位)
2.2调研的地理范围和样本规模
依据学生就业地理分布,确定各个地市的样本比例。初步计划杭州占70%,其他地区占30%。要求实际有效样本规模≥1000,发放样本规模≥,样本在行业的比例大体依据各个学院招生人数。
此次调查共计发放2100份问卷,实际回收有效问卷1596份,回收率76%。主要调研途径是上门调研。各个类别有效问卷统计结果。
2.3调查表设计
2.3.1调查表设计
调查内容分为六大类:
(1)基础类:主要涉及学生大一上半学年要学习的第一门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的教学内容,包括操作系统(windows)、桌面办公软件(word、ecel、powerpoint、frontpage)、汉字输入能力、图形绘制能力、计算机多媒体使用能力、计算机安装与维护能力等。
(2)程序设计类:主要涉及学生大一下半学年要学习的课程,包括c程序设计、c++程序设计、vb程序设计、fortran程序设计、java程序设计。
(3)网络类:考虑计算机网络已经越来越受用人单位关注,以及对生活、学习和工作的支持作用,此次单独列入网络选项,包括网络组建、因特网应用、简单网页或网站设计、网络管理、网络安全。
(4)数据库应用类:这也是目前高校比较热衷设置的课程,此次列入的项目包括数据库基本概念、数据库access、数据库sql server、数据库oracle、数据库mysql和数据库fopro。
(5)等级考试类:主要想了解用人单位对等级考试的认可度,列入的项目包括等级考试一级、等级考试二级、等级考试三级、专业产品认证。
(6)应用系统开发能力:主要想了解用人单位对应用开发能力的需求情况,包括软件系统分析设计、计算机系统业务需求规划、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办公自动化系统、业务系统开发。
2.3.2调查表填写
对每个项目要求说明其需要程度。在所列出的36个项目中,给重要性最高的20个项目。
3调查结果
3.1认为非常有必要学习的内容或课程。
3.2认为有时间也可以学习的内容或课程
3.3认为可学可不学的内容或课程
由此得出用人单位认为不需要学习的十个方面的内容:fortran程序设计、数据库fopro、数据库mysql、数据库oracle、专业产品认证、vb程序设计、java程序设计、软件系统分析设计、等级考试三级、计算机系统业务需求规划。
4建议
(1)作为进入大学的第一门课程:大学计算机公共基础,其教学内容主要应该突出桌面办公软件的使用(包括windows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并且尽快增大计算机网络的教学内容,适当照应应用系统开发知识,以尽快适应社会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需要。
(2)下大决心务实地淘汰社会并不普遍需要的课程(请注意这里是针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例如fopro、fortran程序设计、vb程序设计、数据库oracle、数据库mysql等。
(3)计算机等级考试的品牌要加大宣传,尽管目前考试内容应该吻合调查数据所反映的规律,但用人单位仍然并没有重视之,说明宣传不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