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信息:
 法律声明:本站提供的信息不作为签订任何合同的依据,信息产生的后果,由信息提供者负责,本站概不负责,请查验各种相关文件和手续后再交易。
 
 
搜索
【诚聘】 【中介】 【写手】 【汇款】 【协会】 【作家】
 
     位置导航:首页 >> 心得体会 >> 中国古代天文学: 何为“天极”
中国古代天文学: 何为“天极”

更新时间:2020/8/1      浏览:104

来源:人民政协报

  编者按:将于7月22日出现的日全食让无数的天文爱好者充满期待,这500年一遇的“大日食”在全国掀起了一阵天文热。其实,中国古代天文学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创造出很多科技史的奇迹,并且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2009国际天文年提出“探索我们的宇宙”,就是要把神秘的宇宙向所有的地球人拉近,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向中国古代天文学强调“天人关系”的理念的回归。

  天人之际:中国古代的天文

  阅 读 索 引

  - 中国古代把天文学看得更是高深,其影响和根基深入社会、文化、政治、思想的所有方面。

  -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天人之际、宇宙人生、古今变化,自然的、历史的、社会的都融为一体。

  - 宇宙、社会、人体完全是一种感应的、共鸣的有机体。这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哲学思想。

  - “天文”永远与“人文”密切关联,所以中国古代的天文学,其根本的目的是探究天人关系。

  演讲人:孙小淳演讲人小传: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天文学史、科学史研究。现担任中国古天文联合研究中心主任、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天文学史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天文学会天文学史专业委员会主任、德国马普科学史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伙伴小组组长等职。

  天文学是观测的科学。400年前,伽利略首先把望远镜指向星空,开启了天文学的新时代。其天文观测发现冲破了地心说的思想禁锢,把人类的视野从封闭的世界扩展到无限的宇宙。联合国宣布2009年为国际天文年,正是为了纪念这个为人类带来新科学、新思想和新视野的伟大发现。然而,在望远镜发明并传入中国之前,中国古代就对星空宇宙进行了数千年的观测和探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天文学是一门既简单又高深的学问。说它简单,就是说人人都可以懂天文。顾炎武说“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古代的老百姓在日常生活当中就需要天文。现在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脱离自然,天文离我们的生活似乎很遥远。其实,大家别忘了我们的生活还是离不开天文的。比如说时间,真正的时间不是电子表、计算机或者其它的计时工具,而是要通过天文观测来确定的。

  天文学也很高深,人们可以把它与人类最崇高的理想联系起来。黑格尔说:“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前途的。”中国古代把天文学看得更是高深,其影响和根基深入社会、文化、政治、思想的所有方面。要想深入理解中国古代的文化、思想和哲学,天文学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天文学不光涉及历法、观察星象等,实际上它还涉及到整个宇宙人生。我主要谈谈如何从天人关系的角度入手,理解和研究中国古代的天文学。

  古代天文的特点

  中国古代天文学具有最长的、连续的天象记录,这是其他文明所没有的。为什么这样重视天象呢?古代皇帝都自认为是天子,是受天命而君临天下。做得好,天就会出现祥瑞嘉言之,做得不好,天就会出现灾异现象警告之。所以中国古代统治者特别重视天象。汉代的儒学家董仲舒提出一套“天人感应”的学说,就是这种思想的神学构建。他说,“观天人之际,甚可畏也”。统治者似乎也对这种说法深信不疑,在这种情况下,历代天文学家都不敢怠慢,认真观测,如果稍不留神就会受到惩罚。

  李约瑟在《中国古代科学史》第三卷中提到,中国古代天文学有两大特点,即天极系统和所谓的政治天文学。什么叫“天极”?中国古代“极”的位置很重要,因为“极”是不动的,其他的星星都是围着它转。孔子说过“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如果要用德行来治理天下,就像北极星一样,其它的东西都围绕着它转。有了极之后,就有赤道;有了赤道和极,就有了球面坐标。这样,任何天体的位置,都可以靠赤经和赤纬来决定。中国古代不叫赤经和赤纬,叫“去极度”,就是离“极”的距离之意。以赤经来说,现在是以春分点为起点,从0到360度。可是中国古代用28宿把天空分成28块,像桔子瓣式的。说某某星的位置,就说它进入某某宿多少度,然后累计下来就成为现在的赤道坐标系。这样一个系统,对于观测来讲非常有利。

  再说说中国古代天文学的政治特点。除李约瑟曾提过之外,还有很多人提过,如美国的席文、英国的古克礼、台湾的黄一农。上海交大江晓原先生的《天学真原》是很有影响的一本书,强调中国古代天文学与政治、宗教、人神之间沟通的关系。我觉得这个问题可以更进一步深入地探讨,不要把政治与科学看做是一种冲突。实际上,古代的科学和政治是融为一体,密不可分的。

  现在我们回到理解中国古代天文学的一个切入点,还是要从董仲舒所说的“天人感应”开始。说起感应,我们现在可能要研究磁场之类,古人可能没有这些。但不管怎么说,这是一种信念。而这种信念怎么来的,确实值得去研究。这种信念是有一定的经验基础的,太阳的轨迹影响着四季变化,月上的变化,也对人体有些影响。古人在这种经验的基础上,产生信念,构建理论。这种“天人感应”的思想,对学术本身或者天文学本身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中国古代对天上恒星的命名是非常完整的体系。北极星的附近有地星、太子、后宫、大臣、番臣,构成了“紫宫”,那就是天上的紫禁城。再往外围出去,有将军、各种行政机构、农民的生活等等,甚至还有厕所。实际上这是人间社会在天上的投影,天上和人间是非常接近的。因为有了这种对应的思想,建立这种对应的关系,就会对占星、天文产生影响。

  怎么样来看待中国古代天文学?研究中国古代天文学史和研究科学史一样,如果把古代的科学看成是一种不成熟的科学,是粗糙的科学,那写出的科学史就要找古代史料中的科学内容,描绘一幅科学不断进步,直到现代科学的顶峰的图像。仅仅用这种方式来描写古代科学,我认为是不够准确的,甚至有时候可能歪曲了历史。我建议换一个视角来思考中国古代天文学,即是以历史、社会、文化的视角来思考,比如古人为什么要天文观测与研究?他们是不是研究恒星的演化?肯定不是的,但是他们有他们的追求和目的,并且这种追求比起我们现在科学所谓真理的追求来,一点都不低下,说不定更高尚。比如司马迁说过“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天人之际、宇宙人生、古今变化,自然的、历史的、社会的都融为一体。那么,古人采用什么样的思维方法?他们的目的是什么?他们不同的理论与观测之间有什么关系?换成这个视角,我们就会问出很多前一种理解不可能提出的问题,这样我们的学术就会向前迈出很大的一步。

  观象授时——古代历法

  中国古代天文学中有众多的历法和历法改革。中国古代有100多部历法记录,实际上可能远不止100多部,因为有的历法提出来之后,历史上没记载。正式颁布的有80多部。为什么历法这么重要呢?当然,老百姓没有历法,就安排不了日常生活,连农民种地也需要历法,这是最基本的需求。但更重要的一点是,历法是统治的象征,谁颁布历法,遵从谁的历法,就是意味着服从谁的统治。在古代,历法准确,执行得很好,就意味着统治也非常好,它是一种象征,所以历代皇帝都非常重视历法。每当改朝换代,每当换皇帝或者皇帝推崇改革的时候,都以改革历法为标志。比如,最早的记载,汉武帝时候司马迁、邓平等人提出“太初改历”。到了明末,崇祯年间,西方传教士进来之后,也有改历,引入了西方天文学知识。

  制定历法,就是“观象授时”,对统治者来说是最重要的事情。天文历法象征着帝王“君权神授”的统治权威。传说尧帝就命天文学家羲、和二氏进行天文观测以制定历法。《尚书·尧典》说:“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当时是以观测日出方位和黄昏时中天的恒星来确定季节。根据书中记录的“中星”天象,可以推断尧帝“观象授时”的年代约在公元前23世纪。当时制定的历法是一年有366天,以置闰月的方法保持与季节同步。

  到了春秋战国时代,已经有了完备的“四分历”。所谓“四分”就是指一年365日之后的余数为四分之一日。当时已经掌握了19年7闰的规律,即19个回归年和235(12×19+7=235)个朔望月的日数非常接近,因而历法计算就相对容易了。孟子当时就说:“天之高也,星辰之远也,苟求其故,千岁之日至可坐而致也”,反映了人们对当时的历法已具有充分的信心。

  古代记录历法的文献一般叫“律历志”。先讲音律,然后再讲历法。因为古人认为数是从音律中生,宇宙间数的确定,由律来决定,这很像西方毕达哥拉斯的理论。人确实与自然存在着微妙的关系,而且是没办法解释的。宇宙是有机的和谐体制,是总的生命机理,包括天地万物的机理,也包括人的机理,音律就是典型的证据。历法是由数来构造,数又产生此律,所以律、历相通。历法的目标,就是把所有自然现象的周期性节律调和起来。所以,历法就是调和节律和周期。中国古代的历法,理论上来讲,也很简单,就是发现各种周期,定各种常数,然后找一个最小公倍数。但这里有个追求暗含在里面,就是把自然的、人体的和社会的节律融为一体,包括历史、朝代的更替等社会现象。

  说律历相生,就必须要提到中国古代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气”。历法中的二十四节气,说的就是气的状态。冬至到了,宇宙之气就到了那个时刻的状态。怎么才能测定这种状态?用测量音律的办法。《后汉书·律历志》中讲到一种专门测气的方法。九寸之长的管子,其音律对应的是黄钟。在管子之中放置些葭灰,一旦弹同样的音律,就会发生共鸣,灰就会飞起来。宇宙就是气,也有节律,到某个时候的节律,对应于某个音律的管子里的灰就应该飞起来。所以,古人做这个试验的时候,“为室三重,户闭,涂衅必周,密布缇缦”,保证不受干扰。“室中以木为案,每律各一,内庳外高,从其方位,加律其上,以葭莩灰抑其内端,案历而候之”,到冬至时,黄钟之管中的灰就应飞起来,表明冬至已到。我们无法知道这种实验是否真做成了。但这至少是一种思想实验,与迈克尔逊·莫雷测宇宙以太的实验差不多。

  节律也好,宇宙有机体也好,实际上是说宇宙、社会、人体完全是一种感应的、共鸣的有机体。这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哲学思想。古代在讲天、人的时候,人,包括个人,也包括人的组织,即社会。比如讲人体的时候,《黄帝内经》里有十二经络体系,每个经络都具有国家某个机关的相同功能。中国古代把人体器官与这些联系在一起,成为一种功能体系。天和人、社会,这几个方面具有对应的关系,构成一个有机的体系,体系之中有气,所以能产生共鸣。这种联系和对应合不合理另当别论,但这里面有某种古人的经验基础、直觉或者说推论是可以肯定的。

  宇宙论与独特的星官体系

  中国古代在观测天象过程中对宇宙也有认识,形成了一些宇宙学说。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三种:盖天说、浑天说和宣夜说。

  盖天说以为“天圆地方”,“天象盖笠,地法覆盘”。这是对天地结构比较直观的认识,起源于周初。它对古代天文学的影响很大。汉代成书的《周髀算经》利用影长测量数据试图把盖天说构造成一个天地几何模型,说明日月出入、昼夜变化等各种天文现象。但由于天地平行和圭表影长“千里差一寸”的基本假设有误,结果并不理想。不过盖天说对绘制星图,测量天体坐标来说还是很有用的。汉代有一种星图叫做“盖图”,大概就是按盖天说的原理绘制的。此外,天体的赤道坐标在中国古代是“入宿度”和“去极度”,与盖天说并不矛盾。

  汉代出现了浑天说,大概出现在太初改历之时。西汉末的扬雄曾说:“或问浑天,曰:落下闳营之,鲜于妄人度之,耿中丞象之”。可见浑天说是随浑仪和浑象的发明提出来的。东汉张衡的《浑天仪注》对浑天说有非常形象的描写:“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子中黄。”可见浑天说的本质就是对天球的认识。浑天说对后来天文观测的影响很大。有了浑天说,就有了浑仪,并且有可能在浑仪上加黄道、白道等,使天体位置测量越来越精密。

  宣夜说是一种认为宇宙无限的气宇宙论,是汉代的郗萌提出的学说。认为“天”并没有一个固定的天穹,而只不过是无边无涯的气体,日月星辰就在气体中飘浮游动。这种宇宙论虽然对天文测量和天文历法没有产生什么影响,但却启发人们对宇宙本原和天体演化的认识。例如,《列子·天瑞篇》说:“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宋代理学家朱熹(1130-1200)更是根据这种气的宇宙论提出了关于宇宙演化的猜想。他认为宇宙起先只是阴阳二气,两者旋转磨擦,磨出一些渣滓,结在中央,便形成地。气之清者就上升成为日月星辰,在外周转不停。这个宇宙演化理论虽然还很粗糙,但其气漩涡论却比西方著名自然哲学家笛卡尔(1596-1650)的宇宙演化漩涡说早400多年。

  中国古代宇宙论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强调天地对应和天人对应。中国古代的星官体系是这一特点的突出表现。西方的传统开始于古埃及巴比伦,到古希腊时期形成星座体系,以神话中的事物为主。中国星官体系则完全不同,是把人间帝王社会搬到了天上。人间的帝王将相、后宫妃子、宫廷庙宇、市场宾馆、车辆道路、谷仓武库、军营车骑、宗教仪礼、农耕狩猎、父子老人乃至坟墓尸体、厕所屎粪,都搬到了天上。天地是名副其实的对应。正是有了这种对应,中国古代的天与人之间才那么的接近。“天文”永远与“人文”密切关联,所以中国古代的天文学,其根本的目的是探究天人关系,正如司马迁所说:“究天人之际”。

  随着现代天文学的发展,人在宇宙中的位置看起来似乎越来越不重要。其实情况并不这么简单。当我们探索宇宙越深入,就越发现我们人类是与宇宙紧密相关的。例如,现代天文学探索宇宙中的地外生命,就是出于对我们人类自身命运的关怀。只有当我们关心人,才可能更好地探索宇宙;也只有当我们更多地了解宇宙,才能更好地了解我们自己。

  紫微垣星图(敦煌星图,现存大英博物馆)

⑴法律声明:
以上来自网络转载或下载,若资料与原文有异,概以原文为准。本站对该资料或使用该资料所导致的结果概不承担任何责任,如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本站无任何关系,通知本站后,本站将立即删除。
⑵位代写代发客户:
如果您需要代写代发各类论文,请直接与以下方式联系:
代写部客服­­­(代写)QQ:180981293,EMAIL:180981293@qq.com; 
代发部客服­­­(发表)QQ:364835300,EMAIL:364835300@qq.com;
联系手机:13179739757(24小时服务);
本站网址:http://www.xzfbw.com/;
中国写作发表网为您提供满意的代写代发服务,客户是上帝,免费修改,满意为止,质量第一,信誉至上,专业代写,流程代发,为客户隐私资料保密。
⑶低价出租各类广告位:
本网站出租各类广告位(全国价格最低),一年100元到800元不等,联系方式如下:
广告部客服­­­(帮手联盟)QQ:180981293,EMAIL:180981293@qq.com;
联系手机:13179739757(24小时服务);
本站网址:http://www.xzfbw.com/;

   代写部QQ:180981293

   发表部QQ:364835300

    24H 手机:13179739757

     网站地址:www.xzfbw.com

最新添加
热门点击
 
 
友情
链接
24小时代写
中文代写网
11代写网
新浪博客
文字秘书
论文发表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资讯
龙源期刊网
博客网
职称论文
公文代写
总结报告
软文策划
论文发表
西部医学网
土木工程网
法律咨询
中国会计视野
毕业论文
论文代写代发
期刊发表
演讲稿
中国校长
中国考研网
中国教育网
中国经济网
价值中国
逐浪小说网
职称在线
阿里巴巴
支付宝
财付通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农业银行
21世纪文学
潇湘学院
友情
链接
Copyright © 2008-2020 中国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光明委64号信箱 邮编210000 版权归 中国写作发表网 www.xzfbw.com
Tel:24小时手机短信: 本站代写范围:代写各类各类文章,免费修改,满意为止。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光明委64号信箱 邮编210000(不会电脑可写信)  E-mail:@qq.com;@qq.com QQ:代写QQ1:;代发QQ2:;广告QQ3:
本站版权与免责相关说明: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经营许可证编号: 黑09026570号。免责声明:本站有部分内容来自网络并非本站原创,如需删除请与本站联系。
法律声明:本站提供的信息不作为签订任何合同的依据,信息产生的后果,由信息提供者负责,本站概不负责,请查验各种相关文件和手续后再交易。
咨询
咨询
咨询
咨询
咨询
13179739757
咨询
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