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是西医的诊断病名。中医学典籍中无腰椎间盘突出症之名,根据该病的临床表现,可归于“腰痛”、“腰腿痛”、“痹症”等范畴。而是把该症统归于“腰痛”、“腰腿痛”这一范畴。
腰椎间盘突出,医学全名应该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其英文名有以下数种:lumbar disc heriation rupture of the lumbarintervertebral disk;slipped lumbar intervertebarl disc;herniated lumbar disc;ruptured disc等。由于名称各异,美国骨科医师学会对腰椎间盘病变的命名作了如下定义:
一、椎间盘正常 椎间盘无退变,所有椎间盘组织均在椎间盘内。
二、椎间盘膨出 (bulging)椎间盘纤维环环状均匀性超出椎间隙范围,椎间盘组织没有呈局限性突出。
三、椎间盘突出 (protruded) 椎间盘组织局限性移位超过椎间隙。移位椎间盘组织尚与原椎间盘组织相连,其基底连续部直径大于超出椎间隙的移位椎间盘部分。
四、椎间盘脱出 (extruded) 移位椎间盘组织的直径大于基底连续部,并移向于椎间隙之外。脱出的椎间盘组织块大于破裂的椎间盘间隙,并通过此裂隙位于椎管内。
国内对腰椎间盘突出症亦有称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症、腰椎间盘脱出症、腰椎间软骨盘突出症、腰椎软骨板破裂症等称谓。虽然上述疾病名称和含义有所不同,当前仍较统一的称谓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
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腰痛、慢性下肢疼痛、麻木等症状,是骨科临床的一种常见病,在临床上单纯治腰或下肢,却未必奏效。我院从大量的临床治疗中发现,腰椎牵引结合针刀治疗,疗效较好。我院从2004年11月~2006年5月共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20例,其中男175例,女145例;年龄28~76岁,平均47.3岁;职业:体力劳动者230例,教师43例,医务工作者16例,司机26例,军人6例;病程最长17年,最短3天;腰部疼痛为主诉者121例,下肢疼痛麻木为主诉54例,既有腰痛又有下肢疼痛麻木者145例。320例中经CT扫描显示腰椎间盘有不同程度膨出和突出的有305例(95.3%),3例由椎管造影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0.9%),12例由腰椎MRI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3.8%)。
诊断标准的症状包括:①有腰部慢性劳损史或外伤史。②腰痛伴坐骨神经痛,是本病的主要症状,腹压增加,疼痛加重。③下肢麻木(或皮肤感觉减退),多局限于小腿外侧、足背、足外缘。④跛行。
诊断标准的体征包括:①脊柱侧弯:多数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脊柱侧弯,侧弯多突向健侧。②压痛伴放射痛:用拇指深压棘突旁,在患部有压痛,并向患侧下肢放射。③腰肌痉挛,脊椎变形和活动受限。
常规检查:①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加强试验阳性。②屈髋伸膝试验阳性。③仰卧挺腹试验阳性。④股神经牵拉试验:L2~3和L3~4椎间盘突出处为阳性,L4~5和L5~6椎间盘突出处为阴性。
特殊检查:①CT腰椎扫描,确定突出部位及程度,协助检查。②MRI腰椎扫描,确定突出部位及程度,排除椎管是否狭窄,协助诊断。③椎管造影检查,确定突出部位及程度,协助诊断。
治疗方法:一种为腰椎牵引。诊断明确后先用YHZ-型腰椎多功能牵引床予以腰椎牵引5~15次,牵引力为280~500牛顿。此牵引力是根据症状、年龄及体质由小到大。症状重、年龄大、体质差者开始应尽量减小牵引力,以利患者适应;症状轻、青壮年、体质好者开始时即可用较大的力予以牵引,牵引力每天增加10~20牛顿,到最后调节至最佳牵引力时予以维持牵引。症状轻者每日1次,重者也可每日2次,每次30分钟,5~30次为1疗程。二是选点。一般牵引5次以上者,腰部或下肢的症状有明显缓解,而仍感活动不自如或夜间疼痛者,可在患者的腰椎棘突、横突、骶骨旁、臀中肌、梨状肌、坐骨结节小腿后正中等部位沿着神经根和坐骨神经走向寻找有明显阳性反应的压痛点,一次选6~9个。三是小针刀治疗方法。患者取俯卧位,小腹部垫20cm厚的棉枕,托起腰,以利进小针刀。在选定的各点上(ABC论文坊)标记后进行严格的无菌消毒及局部麻醉后,使用朱汉章教授发明的1号4型小针刀,在棘间韧带和棘上韧带处横形切数刀,其他各点均和神经血管的走向平行在臀中肌-梨状肌-坐骨结节处进刀,一定要摸索进行,如患者感到有放电感时将刀提起避开后再进到无放电感时方可进行切开剥离。治疗完毕,切口再次消毒后用创可贴粘贴2~3天,期间创面不能见水,以防感染。针刀治疗10~15天1次,根据症状改善情况,治疗1~3次。
疗效标准:①痊愈:腰腿疼痛麻木及压痛、放射痛消失,直腿抬高试验阴性,腰部功能活动恢复正常,能参加工作。②显效:腰腿疼痛麻木及压痛、放射痛显著减轻,直腿抬高试验及腰部功能活动明显改善,生活能够自理。③有效:仅有部分腰腿疼痛及麻木症状减轻,直腿抬高、腰部功能活动轻度改善。④无效:症状及体征无变化或加重。
结果
320例患者中,腰椎牵引治疗最少者5次,最多者20次,针刀治疗最少者1次,最多者3次。其中治愈230例,其症状完全消失无复发,恢复正常工作,占总数的72%,对这些治愈的230例患者随访6个月到2年,230例患者中进行CT复查者68例,腰椎间盘髓核基本还纳,占治愈的30%,复查MRI 2例,占治愈的1%,其他患者未进行CT或MRI复查;显效67例,其症状大部分消失,仅小腿外侧感觉异常,占总数的21%;好转20例,其部分症状消失,生活能够自理,占总数的6%;无效3例,其症状无明显改善,占总数的1%。好转的患者,大部分是因各种原因未能坚持治疗;而3例无效者均经MRI检查发现有椎管狭窄,其中1例经手术切开治疗时在术中见突出髓核和硬脊膜粘连,并使压迫的神经根变形黏连,另2例由于未能取得联系,治疗情况不详。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腰痛及下肢疼痛、麻木等症状主要是因髓核膨出或突出及局部水肿压迫坐骨神经根或坐骨神经干受到痉挛卡压所致。此症状以往只注重腰部的治疗,而且大多为持续牵引,腰部症状能够好转,但显效慢,下肢症状很难缓解。
牵引的时间和用力大小亦至关重要,如二者配合不当,也会影响疗效。这就要求术者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对不同病人应区别对待,如年龄大而挛缩变性严重者,则需逐步加大牵引力和延长牵引时间,经数次牵引后,才能达到有效治疗量,谨防骤然大力牵引和长时间牵引而造成新的医源性损伤。
而腰椎牵引结合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间歇式多维牵引,可以促进髓核的复位及水肿的消退,起到推拿按摩的作用;而针刀治疗松解了关节突、横突、椎间孔、棘上韧带、棘间韧带和肌肉对神经根干的卡压,因此,对神经也起到了松解作用。所以,将腰椎牵引和针刀二者有机地结合,能使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很快康复,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法最好能与中西药物配合使用,尤其是中药,可以提高疗效,缩短疗程。恢复期辨证服用中药丸剂,可提高远期疗效,降低复发率。
需要定制原创论文、公文、文学稿等稿件,请联系客服,
⑴法律声明:
以上来自网络转载或下载,若资料与原文有异,概以原文为准。本站对该资料或使用该资料所导致的结果概不承担任何责任,如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本站无任何关系,通知本站后,本站将立即删除。
⑵位代写代发客户:
如果您需要代写代发各类论文,请直接与以下方式联系:
代写部客服(代写)QQ:180981293,EMAIL:180981293@qq.com;
代发部客服(发表)QQ:364835300,EMAIL:364835300@qq.com;
联系手机:13179739757(24小时服务);
本站网址:http://www.xzfbw.com/;
中国写作发表网为您提供满意的代写代发服务,客户是上帝,免费修改,满意为止,质量第一,信誉至上,专业代写,流程代发,为客户隐私资料保密。
⑶低价出租各类广告位:
本网站出租各类广告位(全国价格最低),一年100元到800元不等,联系方式如下:
广告部客服(帮手联盟)QQ:180981293,EMAIL:180981293@qq.com;
联系手机:13179739757(24小时服务);
本站网址:http://www.xzfbw.com/;
中国代写行业联盟(中国写作发表网)www.xzfbw.com
2009年6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