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信息:
 法律声明:本站提供的信息不作为签订任何合同的依据,信息产生的后果,由信息提供者负责,本站概不负责,请查验各种相关文件和手续后再交易。
 
 
搜索
【诚聘】 【中介】 【写手】 【汇款】 【协会】 【作家】
 
     位置导航:首页 >> 农林牧渔 >> 孔子的家庭出身问题新探
孔子的家庭出身问题新探

更新时间:2020/7/30      浏览:80

孔子的家庭出身问题新探

[摘要] 长期以来,理论界都认为孔子出身于没落贵族,不妥。孔子的家庭出身三代以上都是士,如果确定家庭出身原则上只上溯三代,那么孔子的家庭出身就并非没落; 士在春秋以前属平民,所以孔子的家庭出身也不是贵族。 孔子的家庭出身虽是士,但他是在农的家庭中长大,所以孔子的家庭出身又具有二重性。孔子的家庭出身是士,本人成分也是士,但二者有质的区别:其父的士是武士,孔子的士是儒士,儒士头衔是孔子自己努力得来的。

 [关键词] 家庭出身;贵族;大夫;士;武士;儒士;农

孔子的家庭出身问题,是孔子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传统上,理论界较一致的看法是:孔子出身于没落贵族。不同的是:有人如蔡尚思先生认为是奴隶主没落贵族”[1],有人如匡亚明先生认为是封建领主没落贵族”[2],二说长期相持不下。笔者对此不敢苟同,特提出几点商榷意见,不当之处,敬请批评。

一、孔子的家庭出身“没落”吗?

理论界认为:孔子的先祖是大贵族,父亲是小贵族,故而家庭出身没落。如蔡尚思先生说:孔子的父亲叔梁纥的先世,那是很显赫的。他的祖先,原来是春秋时宋国的贵族。宋国是周初大分封时,封给殷纣庶兄微子启的领地,让他继承被周王朝所灭的商王朝的绝世。微子启有个嫡传后代弗父何,本当继承其父宋闵公做宋国君主,却由于某种原因,让位给其弟宋厉公,由此赢得礼让的美名。弗父何的曾子正考父,曾经相继在宋国三个君主之下任上卿……。但正考父的子孙显然不象他保全禄位而那么小心谨慎,叔梁纥的六世祖孔父嘉,在宋国贵族的内鬨中被杀,其子逃亡到鲁国,以孔为氏,传了四代,便到叔梁纥。”[3]匡亚明先生也说:孔子的祖先,是宋国(国都在今河南商丘县)贵族。宋的始祖是微子启。微子启卒,由弟微仲继位。大概微仲就是传说中可查的孔子远祖。宋国和鲁国毗邻。孔子五代祖木金父因其父孔父嘉在宫廷内证中被杀而从宋国避祸奔鲁。孔子父亲叫叔梁纥,自微仲到叔梁纥共计十四代……”[4]应当指出,蔡、匡二先生的说法虽大致正确,但有几个问题应搞清楚。

 第一,关于孔子的远祖。应当指出,蔡先生将孔子在宋的先祖追溯至微子不确,孔子在宋的先祖应如匡先生所言,是微子之弟微仲。但匡先生认为,微仲就是传说中可查的孔子远祖,也不确。我们知道,孔子的家世是中国古代唯一有史可查(包括传说)的家族。微仲虽是孔子在宋的先祖,但绝不是传说中可查的孔子的最早的远祖。众所周知,微子启与微仲乃殷商最后一个王即被武王灭掉的纣王的庶兄弟。就是说,纣的父亲帝乙亦是微仲的父亲。帝乙是殷商倒数第二个王,这样孔子传说中可查的的远祖就不仅仅包括当年伐夏建商的汤,而应追溯至契。因为契是汤的远祖,有《诗经•商颂•长发》为证:“濬哲维商,长发其祥。洪水芒芒,禹敷下土方。外大国是疆,幅陨既长。有娀方将,帝立子生商。玄王桓拨,受小国是达。受大国是达,率履不越。遂视既发,相土烈烈,海外有截。帝命不违,至于汤齐。汤降不迟,圣敬日跻。昭假迟迟,上帝是祗,帝命式于九围。”[5]这里的玄王就是契,跟治水的大禹在时代上差不多,是禹或夏的诸侯。契只是孔子传说中可查的最早的男祖先。契是有娀氏的子孙,母亲为简狄,父亲不知为谁。因此,孔子的祖先,最早在母系社会时是有娀氏,最后一个女祖先为简狄”;在父系社会时,主要有:契——相土(契的孙子)——商汤(包括除纣外的历届殷天子)——宋微仲(包括微仲至闵公的宋国国君)——弗父何——孔父嘉——木金父——防叔——伯夏——叔梁纥等。

第二,关于孔子家世的“兴盛”与“没落”。蔡、匡二先生都认为孔子的先祖在宋初时“最显赫”,这种看法不妥。从上引孔子全部家世来看,孔子“最显赫”的先祖应是汤,他伐夏建商,功业最卓著。另外,蔡、匡二先生都认为:孔子家世的没落,始于孔父嘉被杀,木金父(一说是防叔)奔鲁,也不妥。事实上,孔子的家世从殷纣时起就已开始没落:微仲跟纣是庶兄弟,名义上是王室子弟,但因他的亲兄微子与纣在政治上已分道扬镳,所以他并不吃香,其家族的没落之形已显。宋初应是孔子家世的再次没落:周伐纣胜利后,最初并未分封微子兄弟做诸侯,而是分封了纣的儿子武庚,由于武庚追随管叔、蔡叔叛乱,被周公镇压了,这才封微子于宋。宋在周初的诸侯中,只是个子爵国,在公、侯、伯、子、男五个爵位中,位置较靠后。而且,周的诸侯国,多为功臣及子弟、亲戚,宋是殷商遗民,作为异类,要受周人的监督。微仲从其兄微子手中接管了宋,虽然值得庆幸,但微子将宋交与他,更多的考虑是看中他的老实,不会得罪于周。弗何父让国是孔子家世的第三次没落:弗何父虽赢得了美名,世为宋国的上卿,但毕竟失去了国君的宝座。孔父嘉被杀,木金父(一说是防叔)奔鲁是孔子家世的第四次没落:当然,这次没落最惨、后果也最严重:孔氏家族不仅去了世卿世禄的卿大夫之爵,还失去了自己的祖国,沦为鲁国季氏门下的士。

第三,孔子的家庭出身能否用没落来形容?众所周知,探讨孔子的家庭出身,说白了,就是给孔子划成份。提起划成份,中国人并不陌生,因为我们在土改时期曾给所有的中国人划过成份。不过,划成份要讲究政策,不能乱来。我们给孔子划成份也是这样。但是,孔子是古人,怎样给古人划成分?依通常的做法,划成份主要看其自身情况兼及追溯历史。追溯历史,我认为上溯三代足矣。蔡、匡二先生给孔子划成份,一下子上溯十几代,追溯到宋初的微子、微仲,显然不对。如果只上溯三代,我们知道: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和爷爷伯夏,都是季氏的士。所以,其家世不存在“没落”问题。尽管从孔父嘉被杀起,孔子的家世确已相当“没落”,但这一“没落”对木金父、防叔而言是恰当的,对孔子已不合适。因为木金父、防叔与孔父嘉的关系属三代以内,而孔子已属三代以外。

 由此可见,说孔子家庭出身没落,根据不充分。

二、孔子的家庭出身是“贵族”吗?

理论界认为孔子出身于贵族,主要根据有二:一孔子的父亲叔梁纥是士,而士在春秋时期是贵族。如匡亚明先生说:孔子的父亲是一个武士身份(贵族中最低级的身份)。”[6]二孔子的父亲已被晋升为大夫。如蔡尚思先生说:叔梁纥,在鲁襄公时充当鲁国大贵族孟献子属下的武士,立过战功,被封为陬邑的大夫,因此又称为陬人纥。”[7]

 士在中国古代春秋以前属不属贵族?现在理论界普遍认为属于贵族,如中国理论界影响较大的工具书《辞海》,条释7说:商、西周、春秋时最低级的贵族阶层。”[8]此说很值得商榷。

 第一,与其条释1有矛盾。《辞海》条释1说:男子能任事之称。《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9]“男子能任事之称,就是说,士是能胜任一定工作的男子的通称,而这个能任事的男子,不专指贵族,也包括平民男子。从士不可以不弘毅看,这个包括大量能任事的平民男子在内的,其历史时代当在春秋。因为《论语泰伯》中的话为孔子之言,孔子乃春秋后期人。由此可见,士在春秋时期就包括平民。

第二,与现存的史料有出入。研究历史上某类人物的身份或地位,史料至关重要,如果漏掉了某些关键史料,这种研究很难具有科学性。关于士在春秋以前的身份或地位,《国语·齐语》有一段较经典地记载:桓公曰:成民之事若何?管子对曰:四民者,勿使杂处,杂处则其言哤,其事易。公曰:处士、农、工、商若何?管子对曰:昔圣王之处士也,使就闲燕;处工,就官府;处商,就市井;处农,就田野。’”[10]这里就明确提出了士是平民,也就是四民之一。管仲是东周初期人,他这里所谓的昔圣王,当指东周以前,至少是西周时期。可见,士在西周时期亦有平民的内涵。应当指出,士在古代为“四民之一”,《辞海》是有说明的。如《辞海》“士”条释3说:古为四民之一。《汉书食货志上》:士、农、工、商,四民有业;学以居位曰士。’”[11]又《辞海》士民条说:古代四民之一。《毂梁传成公二年》: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农民,有工民。’”[12]但《辞海》所引的史料在时间上较迟,一为东汉初期的《汉书》,另一为战国后期的《毂梁传》,漏掉了时间较早的《国语》,这才将士为四民之一的历史局限在了战国及秦、汉,忽视了春秋以前。

 第三、与其贵族条释义不符。《辞海》贵族条说: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统治阶级中享有政治、经济特权的阶层。……在封建社会……贵族是具有世袭爵位和领地的各级封建主的统称。……中国古代有公、侯、伯、子、男”[13]等。可以肯定,《辞海》对贵族的释义基本正确,但它对中国古代贵族的举例未提到士。可能有人会说,《辞海》贵族条没有举称士,不等于士不是贵族,关键要看士是否具有贵族的本质特征。笔者对此极为赞成。《辞海》条释7在证明士为贵族时说:《书多士》:用告商王士。又《酒诰》:厥诰毖庶邦庶士。’春秋时,士每多为卿大夫的家臣,有的有食田”[14]等。应当指出,这里的周王或周公用告商王士厥诰毖庶邦庶士,就像赵太爷叫阿Q“滚开”——不能说明就是赵太爷认阿Q为同宗一样,不能说明士在商、西周时是贵族,因为它未涉及贵族的本质特征。士每多为卿大夫的家臣,说明只是个别的士是卿大夫的家臣,而家臣只是一种与贵族关系较亲近的臣仆,不是贵族爵位。有的有食田,说明只是少数士有食田;士有食田又是春秋后期晋国改革以后的情况,如《国语·晋语四》说: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15];又《左传》哀公二年载:赵简子在打仗前的誓词说: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庶人工商遂,人臣隶圉免。”[16]食田不是贵族领地:贵族领地是授民授疆土,既包括可耕地,也包括山川河流,还包括土地上的民人,而食田仅是可耕地。过去,金景芳先生认为:在古代,无论诸侯或卿大夫士,受封的土地都是成片的。”[17]提出了士的封地问题,但金先生没有给出史料来证明。我们知道,西周、春秋时,统治者都给农民授田,如《周礼·地官·遂人》说:遂人掌邦之野,以土地之图,经田野。…以岁时稽其人民,而授之田野。……辨其野之土:上地,中地,下地,以颁田里。上地,夫一廛,田百亩,莱五十亩,余夫亦如之;中地,夫一廛,田百亩,莱百亩,余夫亦如之;下地,夫一廛,田百亩,莱二百亩,余夫亦如之。”[18]除农民外,士、贾等也都有授田,如《周礼·地官·载师》说:载师掌任土之法,以物地事授地职,而待其政令。以廛里任国中之地,以场圃任园地,以宅田、士田、贾田,任近郊之地,以官田、牛田、赏田、牧田,任远郊之地,以公邑之田任甸地,以家邑之田任稍地,以小都之田任县地,以大都之田任疆地。”[19]可见,食田”即属“士田”,性质与农民的“授田”相当。而且,据古文献载,春秋以前的贵族,跟《辞海》“贵族”条的举证一样,除天子外,分五等:公、侯、伯、子、男,不包含士。如《国语·周语中》载:晋文公定周襄王于郏,文公请隧,襄王不许,说:“昔我先王之有天下也,规方千里以为甸服,以供上帝山川百神之祀,以备百姓兆民之用,以待不庭不虞之患。其余以均分公、侯、伯、子、男,使各有宁宇,以顺及天地,无逢其灾害,先王岂有赖焉?”[20]又,《礼记·礼运》载: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是谓制度。”[21]这里所述的贵族制度也不包含士。

孔子的父亲是否已被晋升为大夫?回答是否定的。

第一,此说没有直接的史料依据。匡亚明先生在提到这个问题时说:孔子的父亲是陬邑大夫(一说陬邑宰,管辖区相当于现在一个镇,乡或区)的低级官职”[22]。即他虽认为孔子的父亲是大夫,但还列举了陬邑宰的说法,说明这个问题向来就有争议。古文献在提到孔子的父亲时,《左传》只说陬人纥”[23],《世本》说叔梁纥”[24],根本没有陬大夫之说。而提出此问题的是蔡先生,也没有拿出证据来证明。

第二,孟献子无权分封孔子的父亲为大夫。叔梁纥是孟献子的武士,他虽立有赫赫战功,但孟献子只能让他帮助管理陬邑,即陬邑宰,无权将陬邑分封给他。中国古代春秋以前的分封是二级分封制:即天子可分封诸侯和自已直辖领地上的卿大夫,诸侯可分封自已领地上的卿大夫,卿大夫无权再分封更低层次的大夫,中国当时也没有所谓更低层次的大夫。就是说,卿大夫的领地已是最低层次的分封,在卿大夫领地之上再没有其他分封了。这和西方中世纪的分封制不同,西方中世纪的分封制为多级分封,即王可封公,公可封侯,侯可封伯,伯可封子,子可封男,各高层贵族——王、公、侯、伯、子、男,均可在自已的领地内分封骑士。叔梁纥若是“陬大夫”,是谁分封的?若是鲁公分封的,鲁公只能在自已的领地上封叔梁纥,不能越权将叔梁纥封在孟献子的领地上。

第三,叔梁纥未被晋升为大夫,孔子能证明。我们知道,在春秋以前,中国的社会等级是世袭,孔子的父亲是士,他自然也是士。《史记·孔子世家》载:孔子要绖,季氏飨士,孔子与往。阳虎绌曰:季氏飨士,非敢飨子也。孔子由是退。”[25]叔梁纥究竟是大夫还是士?孔子应当最清楚,此时他己有十七、八岁,不是小孩子了。若季氏宴请的是大夫,孔子绝不会想到去出席,而飨士,他才以士的身份和门第去的。因为孔子的父亲、乃至孔家几代都是依附于季氏的士,孔子此行意在步其祖辈后尘,继续依附季氏,然而却被阳虎这个小人赶了出来。对《史记》的这则记述,蔡先生也持肯定态度,他说:“季氏宴请依附自己的士,孔子居然穿着孝服去赴宴,显然没得到邀请。”[26]但他忘了:这则史实与他所谓的孔子的父亲已被晋升为大夫的说法相悖。

由此可见,说孔子的家庭出身是贵族,根据亦不充分。

三、孔子的家庭出身究竟属什么社会等级?

既然孔子的家庭出身不是没落贵族,是属于四民之一的士,那么,士——孔子的家庭出身,在春秋以前的社会地位究竟怎样?

前引《国语·齐语》告诉我们:士在中国古代的春秋以前,不仅是“四民之一”,而且是“四民之首”——士、农、工、商,即平民的上层——最高等级。由于士是平民的最高等级,所以,其社会地位比其他平民高;与贵族的关系密切,是贵族的“臣、仆”,可为贵族的“家臣”;有的还可任官,或帮助贵族管理采邑,是贵族治理农、工、商等平民的纽带和桥梁;生活比其他平民洒脱,受人景仰。如《诗·周南·兔罝》说:“肃肃兔罝,椓之丁丁。赳赳武夫,公侯干城。肃肃兔罝,施于中逵。赳赳武夫,公侯好仇。肃肃免罝,施于中林。赳赳武夫,公侯腹心。”[27]又,《诗·召南·摽有梅》说:“摽有梅,其实士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28]便是当时士的状况的真实写照。

过去,理论界把士当成贵族,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看到了士的社会地位确比其他平民高。士的社会地位比其他平民高,不等于就是贵族,因为比其他平民的社会地位高,不等于比平民的社会地位高。尤其是,战国以后,士被大量地擢升为官,人们便将士与大夫连称为士大夫。这就很容易给人造成一种误解,认为士与大夫一样,都是贵族。其实,士大夫之说只是一种比喻,它不仅反映了士的地位确比其他平民高,有时高得仅次于大夫,而且有的士还高过了大夫——比大夫当的官大,但不能据此认为士就是贵族。中国春秋以前的士,很象日本中世纪的武士,只为贵族服务,但自身不是贵族;而不象西方中世纪的骑士,不只为等级较高的贵族服务,自身也是贵族的最低等级,有骑士领地。

由此可见,孔子家庭出身的社会等级是四民之首”——平民的最高等级。

四、孔子家庭出身的二重性

 孔子的家庭出身虽是士,但不能像以往的孔子研究者——如匡亚明等先生那样,据此认为:孔子就出身于士的家庭。

众所周知:孔子的母亲颜征在是个农家姑娘——今天肯定属贫下中农,嫁给孔子的父亲时,叔梁纥已上了年纪,孔子还未出生,其父便离开了人世。颜氏将年幼的孔子带回了自己的娘家——鲁国国都曲阜城内的阙里。孔子的青少年时代是在那里度过的。

孔子在其母死前,一直不知其父是谁,也不知道自己的家庭出身是士。如《史记·孔子世家》说:丘生而叔梁纥死,葬於防山。防山在鲁东,由是孔子疑其父墓处,母讳之也。......孔子母死,乃殡五父之衢,盖其慎也。陬人挽父之母诲孔子父墓,然後往合葬於防焉。”[29]又,《礼记·檀弓上》说:孔子少孤,不知其墓,殡于五父之衢。人之见之者,皆以为葬也。其慎也,盖殡也。问于郰曼父之母,然后得合葬于防。”[30]

孔子曾回忆少年时代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31]对此匡业明先生曾猜测说:究竟那些鄙事,他未说,无可查考。大概是扫地、做饭、洗衣、种菜、挑担、推车等家务劳动和给人家放羊、放牛以至当人家有婚丧喜事时做吹鼓手之类的事,他都做过。”[32]《孟子·万章下》说:孔子尝为委吏矣,曰会计当而已矣。尝为乘田矣,曰牛羊茁壮,长而已矣”[33]《史记·孔子世家》也说:孔子贫且贱。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34]

孔子知道他的士的家庭出身,是在其母逝世以后。

可见,孔子虽出身于士的家庭,但这只是名义上的,因为他从出生起,就未过过一天“士”的家庭生活,他实际上是在“农”的家庭中长大。

就是说,孔子的家庭出身既有士的本色,又有农的斑斓,具有二重性。

五、孔子的家庭出身与其本人成分的关系

我们知道,孔子的家庭出身是士,孔子的本人成分也是士。过去,理论界不加区别,把这两个士当作了同一个士来看待,如杨宽先生曾说:士原是奴隶主贵族的最低阶层,有一定数量的食田,受过六艺的教育,能文能武,战时可充当下级军官,平时可作卿大夫的家臣。”[35]笔者认为,不妥。

诚然,孔子的家庭出身与其本人成分都是士,但孔子的家庭出身的士是武士,而其本人成份的士是儒士。在中国古代,武士与儒士的性质完全不同:虽然二者都服务于贵族或国家,但武士所用的武器是剑戟,儒士是刀笔;武士的服务方式主要是武力,儒士主要用智力;武士的生活年代主要在春秋以前,儒士主要在战国以后,儒士是战国时期中国社会从封建领主制向郡县制过渡的产物。[36]中国古代在春秋以前,由于是分封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周和各诸侯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间不同,从而从封建领主制向郡县制过渡的时间也不同,各国儒士产生的时间也不同。有些发达的国如周邦、齐、晋、鲁、宋等,在春秋后期就产生了大量的儒士,更多的国如楚、秦、燕等,由于发展相对滞后,儒士阶层是在战国以后才出现的。春秋战国时期,儒士的产生是通过教育来实现的,如管仲佐齐桓公改革时,以“义孝敬弟”教士[37];子犯佐晋文公改革时,以礼教民”[38]等,这样就形成了儒士阶层。战国以后,士基本上成了儒士的代名词,武士阶层基本解体。如,战国时的孟尝君好养士,门客三千,养的基本上是儒士,几乎没有武士。孟尝君后来在秦国被困时,他所养的士都不能打斗,只好靠偷盗、“贿赂”、“学鸡狗叫”,才得以蒙混逃脱。宋代王安石曾著文讽刺说:“世皆称孟尝君善得士,士以故归之,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也,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39]又,战国时期燕昭王求士,一下子跑去了很多,这些士都是儒士,没有武士;燕太子丹求士时,迟迟求不到,花了多年时间才求得一荆轲,因为他求的是武士。

武士与儒士虽有质的区别,但二者又有一定联系,早期的儒士多从武士转化而来,孔子即是个典型的例子。前引:孔子在知道自己的家庭出身是士后,本来也想去依附其祖辈的主人孟献子,在季氏飨士时,匆匆前往,结果被阳虎骂了出来。从那以后,孔子发奋学习,完成了从武士向儒士的转化。孔子是中国古代武士向儒士转化的典范,他办学成名,创立了儒家学派,一举当到鲁国的司寇、相礼,成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重新探讨孔子的家庭出身,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能使我们科学认识孔子的家庭出身:不属贵族,是平民的最高层。二能使我们科学认识孔子的家庭出身的二重性和其本人成分:孔子出身于平民的最高等级——士,又在农的家庭中长大;本人成分是儒士,不是武士。三能使我们科学认识孔子的家庭出身对其社会活动及思想的影响:士的家庭出身给了他对社会的责任感,以及改造社会的信心、勇气和力量;农的家庭生活给了他善良、爱心,并启迪了他新的治国学说的思想核心——“的灵感。四能使我们科学认识孔子的历史地位:孔子是中国古代封建领主制的最后一位思想家,同时也是封建郡县制——统一中央集权制的最初倡导者,还是中国古代儒士阶层包括一些其他阶层信仰的偶像。[40]

 

全文来自网络:

需要定制原创论文、公文、文学稿等稿件,请联系客服

⑴法律声明:
以上来自网络转载或下载,若资料与原文有异,概以原文为准。本站对该资料或使用该资料所导致的结果概不承担任何责任,如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本站无任何关系,通知本站后,本站将立即删除。
⑵位代写代发客户:
如果您需要代写代发各类论文,请直接与以下方式联系:
代写部客服­­­(代写)QQ:180981293,EMAIL:180981293@qq.com; 
代发部客服­­­(发表)QQ:364835300,EMAIL:364835300@qq.com;
联系手机:13179739757(24小时服务);
本站网址:http://www.xzfbw.com/;
中国写作发表网为您提供满意的代写代发服务,客户是上帝,免费修改,满意为止,质量第一,信誉至上,专业代写,流程代发,为客户隐私资料保密。
⑶低价出租各类广告位:
本网站出租各类广告位(全国价格最低),一年100元到800元不等,联系方式如下:
广告部客服­­­(帮手联盟)QQ:180981293,EMAIL:180981293@qq.com;
联系手机:13179739757(24小时服务);
本站网址:http://www.xzfbw.com/;

   代写部QQ:180981293

   发表部QQ:364835300

    24H 手机:13179739757

     网站地址:www.xzfbw.com

最新添加
热门点击
 
 
友情
链接
24小时代写
中文代写网
11代写网
新浪博客
文字秘书
论文发表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资讯
龙源期刊网
博客网
职称论文
公文代写
总结报告
软文策划
论文发表
西部医学网
土木工程网
法律咨询
中国会计视野
毕业论文
论文代写代发
期刊发表
演讲稿
中国校长
中国考研网
中国教育网
中国经济网
价值中国
逐浪小说网
职称在线
阿里巴巴
支付宝
财付通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农业银行
21世纪文学
潇湘学院
友情
链接
Copyright © 2008-2020 中国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光明委64号信箱 邮编210000 版权归 中国写作发表网 www.xzfbw.com
Tel:24小时手机短信: 本站代写范围:代写各类各类文章,免费修改,满意为止。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光明委64号信箱 邮编210000(不会电脑可写信)  E-mail:@qq.com;@qq.com QQ:代写QQ1:;代发QQ2:;广告QQ3:
本站版权与免责相关说明: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经营许可证编号: 黑09026570号。免责声明:本站有部分内容来自网络并非本站原创,如需删除请与本站联系。
法律声明:本站提供的信息不作为签订任何合同的依据,信息产生的后果,由信息提供者负责,本站概不负责,请查验各种相关文件和手续后再交易。
咨询
咨询
咨询
咨询
咨询
13179739757
咨询
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