衬托,从现代汉语修辞学的角度理解,就是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的一种“烘云托月”的修辞手法。运用衬托,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因而,生活的衬托现象在文学艺术中再现,对突出中心,抒发感情,感染读者都会起到巨大的作用。
一、 文学艺术衬托与生活现象衬托的交融
文学写作中的衬托总是紧密地和生活现象交融在一起,常见的有如下列情形:
一是单项托举。即列出诸项,构成序列,将其中的一项托举到第一的位置,以突显其意义。反映到文学中来,人们常常用托举的机智,代替一项一项的表述。这样就有了比较项、参照系,能使意义更突出,仿佛有了“撬动”重物的“支点”,文学语言的修辞力度大大加强。如韩愈赞贾岛诗云:“孟郊死葬北邙山,日月星辰顿觉。天恐文章中道绝,再生贾岛在人间。”贾岛与孟郊齐名,合称“郊岛”,尽人皆知。韩愈推崇贾岛的文章,却只字未提其成就,全凭文章与日月齐辉的孟郊将其“托”起。
二是多项托举。指所列多项中,依次层层多项托举,以较强的力度彰显被托举者的形象。众所周知,梁启超曾向北京大学校长曹云祥推荐陈寅恪任教。曹校长问:“他是博士还是硕士?”“都不是。”“那他有没有著作?”“也没有。”曹校长踌躇地说:“这就难了。”梁启超接下来说:“我梁启超有博士学位,著作也算是等身了,但总共还不如陈先生寥寥数百字的文章有价值。”有著作等身的梁博士作铺垫,陈寅恪的学问造诣一下子被凸现出来。文学上睹影知竿,层递性从“影”中可显出。不同的反应是“竿”的“影”,显然第三“竿”是最高的。文学描写中旧时有对联:“阅尽人情知纸厚,踏穿世路觉山平。”这里以纸的厚薄,托出人情的冷暖;以山路的不平,托举起世路的坎坷,不知会引起多少士子的唏嘘哀叹。
二、 文学作品衬托艺术分析
古今中外大量文学作品,运用衬托艺术的优秀名篇比比皆是。他们或者是以凄苦的景物来描写悲哀,用美好的景物来描写快乐,使悲者尤悲,乐者更乐,借以加深哀乐情绪;或者是以艰苦环境的描写表现快乐,用欢乐场景的描写表现悲哀,借以倍增悲喜感情。运用衬托艺术均因人而异。这里以《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进贾府》为例来简单诠释。
《林黛玉进贾府》可以说是运用衬托艺术技巧的经典名篇。通过黛玉的目睹、耳闻、心感,塑造了一批个性鲜明的艺术形象。其衬托艺术主要表现在:
一是环境衬人物。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驱使其行动的特定场所,对人物性格的体现起着强化作用。其中以贾母、贾政居所两处环境描写最为出色。曹雪芹这种精雕细刻的描绘,浓墨重彩,光彩四溢,无处不显示出贾府中人的显赫与尊贵。
二是以仆人衬主子。先看贾母的仆人:“台矶之上,坐着几个穿红着绿的丫头,一见他们来了,便忙都笑迎上来,说:‘刚才老太太还念呢,可巧就来了。’于是三四人争着打起帘笼,一面听得人回话:‘林姑娘到了。’”作品从三个方面写贾母处的丫环:笑脸相迎、争打帘栊、跑步回话,可谓阿谀奉迎之态呼之欲出。就因为黛玉是贾母的至亲外孙女,他们无法估量黛玉今后在贾府的地位。讨黛玉的欢心,实际是为讨老祖宗的欢心。以此描写就可以看出贾母在贾府中的绝对权威,她的喜怒哀乐可以改变仆人的命运。再看贾赦的仆人:“一时进入正室,早有许多盛装丽服之姬妾丫鬟迎着——”正室本应恭肃严整,姬妾丫鬟应着素色淡雅之服以示庄重。可恰恰相反的是他们盛装丽服,言谈戏谑,举止轻佻,端庄之态尽失,妖冶之态毕露。这正暗示着主人贾赦姬妾成群,婢女满堂,其荒淫好色由此可见一斑。而王熙凤的仆人:“只见一群媳妇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一群”说明人之众多,“拥”字可见众星捧月。跟随的仆人阵容庞大,在贾府中仅次于贾母。由此可见王熙凤在贾府中有着特殊的身份地位。她是贾府中杀伐决断的风云人物,也是贾府的实际权威。以仆衬主,既给仆人提供了充分表演的舞台,更使主人的形象丰满,也给读者留下想象的余地,可谓一箭双雕,一石三鸟。
将生活的衬托现象融入文学作品中,将更凸显衬托的艺术魅力;将艺术的衬托融化进生活的现象中,会让生活的韵味更浓郁。因而,要深入研究衬托的形式手法,将生活的衬托现象在文学艺术中再现,进一步彰显艺术的深刻内涵。
本文仅供参考,需要定制原创论文,请联系客服,
如果您需要代写代发各类论文,请直接与以下方式联系:
代写部客服(代写)QQ:180981293,EMAIL:180981293@qq.com;
代发部客服(发表)QQ:364835300,EMAIL:364835300@qq.com;
联系手机:13179739757(24小时服务);
本站网址:http://www.xzfbw.com/;
中国写作发表网为您提供满意的代写代发服务,客户是上帝,免费修改,满意为止,质量第一,信誉至上,专业代写,流程代发,为客户隐私资料保密。
中国代写行业联盟(中国写作发表网)www.xzfbw.com
2020年6月28日